現階段“東方世界”強大的國家幾乎都在這裡了。
之所以有個“幾乎”,那是除了漢國、楚國、範國、荀國和齊國這五強之外,還有宋國、魯國、莒國這種有點實力的國家。
當然,還有一個已經被中原諸侯遺忘數十年的燕國。
不知道燕國現在的小日子怎麼樣?他們是被諸胡輪著揍,還是逮著諸胡一個個在揍。
說實力,是以人口和生產力來定論,要不然以控制的勢力範圍來定論,要將鍾離國、鍾吾國、淮夷國、古蜀國、巴國以及百濮部落聯盟,各種“越”部落聯盟,好多勢力的地盤並不算小。
一些勢力,他們的生存空間其實挺大,只是無法將控制的疆域利用起來。
拿越國來說,越國從勢力範圍上跟宋國差不多,然而越國的人口和生產力都比不過宋國,再來就是持有的耕田數量不多。
在“東方世界”這一邊,有多少實力就有多強會隨著“兵者,詭道也”這一句話被喊出來而變樣。
拿歷史上吳國差點把楚國給滅了來說事,誰能想到楚國會打不過吳國,甚至楚國一度被吳國滅了呢?
然後吧,闊起來的吳國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堂堂新晉霸主竟然被越國吞併了。
呂武有在聽熊招說些什麼。
僅到當前為止,熊招講的都是一些廢話,什麼和平共處,互通有無之類的。
和平什麼的?那是不可能和平的。有的只會是短暫的休戰期。
所以,熊招就是在向士匄表態:要不楚國和範國暫時休戰,哪天再操傢伙打生打死?
至於互通有無,即便各國進入交戰狀態,什麼時候妨礙互相走商啦?用不著特地拿出來講的嘛。
熊招的表態沒有得到士匄的回應,也就等於士匄做出了回應。
並不是預設範國要暫時跟楚國休戰,相反沉默是士匄要繼續跟楚國進行戰爭。
在這一點上,呂武覺得士匄是個明白人。
儘管範國吞併了鄭國需要時間來收攏人心和穩定內部,休戰會對範國有好處,不代表要坐視楚國在其它方向進行擴張。
士匄在想的是:“我只是收攏鄭人麻煩了一些,楚國內部不平,外部也面臨多個方向的威脅,憑什麼要休戰?”
明白過來的熊招不再以任何方式暗示士匄,轉而跟呂武有說有笑起來。
直至熊招不再以“領導講話”的姿態示人,那種五強以楚國為尊的氣氛破滅了。
沒錯,一旦士匄對熊招的停戰有所回應,相王是熊招提議,會盟臺是楚國修築,儀式是熊招主持,楚國是老牌霸主之一,五個強國中楚國才是老大會形成一種預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