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740章:秦國?名存實亡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0章:秦國?名存實亡啦。 (2 / 3)

所以,社會沒有發展到所有人類大同之前,又或者沒有外星人來侵略,不可能存在全人類的英雄,有人認為是英雄,必然有人視之為仇寇。

我之英雄,彼之仇寇,很是合情合理的呀!

名單很長很長,以一個家族作為一個篇章,再一個名字接著一個名字被畫上了紅線。

“秦君有何舉動?”呂陽問道。

陰挈答道:“未能知曉外間之事,尚無異常。”

秦君本來有名有姓,後來被陰氏刻意全面遮蔽了。

也就是說,人們知道現在有個秦君,從來不提姓名,慢慢變成了一個禁忌。

陰氏為什麼要這麼幹?消滅一個國家,光是進行肉體上的征服,後面必然要遭到永無休止並且滅之不絕的反抗;在滅亡那個國家的同時,抹除掉這個國家所有民族的文化和習俗,給予新的認知與知識,才是兼併上手段最為高超的融合方式。

很多諸侯國一直不認可秦國同為諸夏一員,裡面當然有秦人自己的鍋。

只有一個諸侯國不認可秦國,可能是這個諸侯國帶著偏見。

一旦是所有諸侯國都不認可秦國,不可能是一種偏見了。

這種現象不區分秦國強大或弱小時期,也就不是主觀上的偏見,是一種文化和思想上的雙重不相容。

楚國那邊遭到了歧視,他們選擇放棄治療,喊出了“吾乃蠻夷”的話。

秦國遭到歧視的選擇則是跟白翟、赤狄、戎狄結盟。

漫長的歷史中,自然有諸夏的諸侯跟異族結盟的例子,只是幹起來沒有秦國這麼轟轟烈烈又理直氣壯。

華夷之辯在諸夏是什麼時候有的?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大概分為血緣衡量標準,地緣衡量標準和衣飾、禮儀等文化為衡量標準。

第一個喊出“尊王攘夷”的管仲將區別說得非常清楚,近一步加強華夷之辯的界限。後來孔丘撿起了管仲的理論,進行了一些強化。

孔丘出生了嗎?他現在就只是一個胚胎,還能不能成為諸夏的聖人,則是有點不好說了。

已經成為陰氏家臣的桑田紇,他說不定在孔丘學文的時候,伸手一抽後腦殼:學文可以,搞尼瑪學問著作啊!給爹去勤練殺人技,好在疆場建功立業!!!

經過管仲的再次重申,華夷之辯在春秋得到加強,不怪秦國跟異族結盟之後被開除諸夏籍了。

要不是秦國曆代君王放棄繼續西進,改為向東擴張,搞不好秦人後面還真的成“異族”啦!

花了將近十年來“改造”秦國的陰氏,講實話呂陽就是過來摘桃子而已。

能將摘桃子搞得那麼血淋淋,很能說明呂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

其實,呂陽知道父親不希望自己那麼嗜殺,懷疑父親因為自己的嗜殺而心生忌憚。

沒有被教導成唯唯諾諾性格的呂陽會重視父親的看法,有明確的指示不會過線,認定應該快刀斬亂麻則是一點猶豫都不會產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