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被世人指著脊樑骨罵,再給陰氏事後吞併秦國增加難度,秦君肯定不能殺,相當部分的秦國公族也只能流放。
陰氏不但不能殺掉現任的秦君,還需要選個好地方讓他養老,平時的供奉甚至都不能缺。
呂陽走了,聽從父親呂武的指示,還帶上了呂去病,說是讓呂去病見識世面。
講一句天大的實話,要是有一個“人有旦夕禍福”的事,陰氏第一順位繼承人呂陽沒了,作為呂陽同父同母的弟弟呂去病就會是陰氏的下一代家主,呂武其餘的子嗣在資格上差的不會只是一點半點。
一個月後,關於羊舌肸邀請列國參與晉國內戰的訊息徹底傳開,引得晉國舉國上下群情激湧。
特麼的!
俺們是霸主,並且當了一百多年的霸主,家事什麼時候輪到外人來插手了?
要是喊楚國也就罷了,晉國跟楚國雖然打生打死,互相之間還是挺認可對方強大的。
喊鄭國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國,忘記晉國有大軍前往討伐宋國了嗎?這是要斷掉出徵大軍的歸途啊!
另外一點,有十來個諸侯受到晉國的邀請一起去打宋國,他們要是得知羊舌氏的操作,會不會玩華麗轉身跟宋國結盟來對付出徵的晉人?
也許,羊舌氏等人以為自己很聰明,將以國君的名義迫使陰氏站到自己這一邊,還能將出徵的範氏大軍葬送掉,裹挾解氏等各家族的大軍,來增加己方獲得內戰勝利的希望?
幾乎所有的可能性都被陰氏幫忙宣傳了一下,但凡還有點羞恥心和正義感的人,一個個還不將幹了那些事情和即將幹那些事的人恨死?
“主,已有二十三家自發攻打公族、魏氏、趙氏,餘下七成家主願從元戎之命,行奉辭伐罪之舉。”宋彬看上去非常振奮,還有著一種難掩的激動。
那可是晉國七成的非公族貴族,看起來陰氏好像成了某種眾望所歸呀。
呂武心裡卻是門清。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來經營,要說能拉攏晉國四成左右的家族很合適,多達七成的家族願意奉命效力則是大勢使然了。
這裡面不知道有多少家族是看到有肉吃,歡天喜地選擇獲勝希望最大的一方站隊,並不代表著其餘的什麼。
而那七成的貴族,缺不了範氏和荀氏的附庸和友好家族。
所以了,看起來和聽上去有那麼多家族願意以陰氏馬首是瞻,不代表他們會無條件服從任何命令。
這種場面呂武已經經歷過好幾次,一次次有許多的貴族表示唯陰氏馬首是瞻,甚至某一段時間公族都認了呂武當老大,然後每每排排站分完了果果,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當然了,呂武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穫,每一次多多少少是能收到一些忠心的小弟,慢慢累積下來佔了晉國的兩成左右。
這“兩成”特指的是無論陰氏幹什麼,他們都會追隨的型別。
陰氏的大軍從各地彙集,五成來到“陰”城郊外駐紮,三成集中到“楊”地的“郜”,剩下的則是去了韓氏的“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