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在春季之前回軍。
在此之前,他斷斷續續收到了南下大軍的訊息。
“君上稱此為‘一合諸侯’,乃是效仿桓公?”魏相說這話時,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意思。
這個訊息還是呂武在魏琦來信前跟魏相分享的。
國君成功地與齊國、魯國、衛國、曹國、宋國、莒國、滕國、大邾和吳國在“虎牢”完成會盟。
呂武說道:“楚有能人,諫言楚君不與我糾纏,攻陳以懾不服。我觀之,恐適得其反,逼使陳國歸我。”
啥?
陳國跟楚國翻臉,對晉國竟然不是一件好事???
魏相是晉國第一才子,外交天賦上也是極佳,考慮到晉國一直想搞“疲楚”又屢屢沒搞成,瞬間明白呂武那麼說是個什麼意思。
他低低嘆息了一聲,說道:“此事難矣。納陳不妥,你我皆知。然,不得不納之,以效諸侯。”
事情是這樣的。
晉國和一幫小弟在“虎牢”搞會盟場面,比較奇怪的是楚國竟然沒逼近“虎牢”強行湊熱鬧,而是跑去教訓了陳國一頓。
楚國將陳國摁在地上打的直接後果,是讓陳君媯午更加悖離楚國。
陳君媯午派出使者要去“新田”謁見晉君姬周,商討陳國加入晉國陣營的可行性。
當然,陳君媯午派出使節團想跟晉國結盟的事情,目前只有陳國的高層知道,晉國陣營以及楚國陣營的各國國君暫時是不知情的。
不知道,但是很多事情在事先能夠進行猜測。
呂武和魏相交流下來就得出一個結論,先有楚國令尹子重搞事,楚君熊審又幹出親征陳國沒打死的事情,必然嚇得陳國不敢繼續再跟楚國哥兩好。
現在“東方世界”存在兩個陣營,陳國不在楚國陣營待,不跑來抱晉國大腿才是怪事。
“我竊以為,陳公子必大肆出國以求存。”魏相很喜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預言。
呂武聽得愣了一下,問道:“因何有此言?”
魏相就說了一些陳國的往事。
陳國的公族很有意思,之前已經有不少公族分散前往各國,捱了楚國一頓打之後,肯定會向外“疏散”再次分散公族成員。
那些早就離開陳國的媯姓公族大多前往中原各個諸侯國,有的泯滅於眾人,不少死得沒人清楚怎麼死的,少量則是成功在某國名列貴族,比如齊國的那個媯姓田氏。
混得比媯姓田氏更好的也有,只是媯姓田氏乾的事情最牛逼。
呂武當然知道“田氏代齊”這件事情。
他曾經還很認真地思考過,比如陰氏能不能有樣學樣,得出的結論是晉國根本沒那樣的操作空間。
晉國從來沒有一家獨大的環境,什麼“大斗出小鬥歸”這種事情玩到破產都不會有什麼效果,甚至可能要讓另外的家族笑死。
想在晉國收買人心,只有一個前提和一種方式。
呂武正在踐行自己得出的結論,為之奮鬥而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