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577章:地點“朝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7章:地點“朝歌” (1 / 3)

一些人預料得很正確,跟吳國會盟完畢的晉君姬周帶著下軍和新軍經由衛國返回,途中來到了衛國都城“朝歌”。

這個“朝歌”是不是殷商的那個“朝歌”嗎?是的,但是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朝歌”並不是殷商的首都,而是作為一座陪都。

實際上,殷商時期的地名很少,開啟地圖能發現有著密密麻麻的“商”來作為地名,後面再加上一些數字。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殷商的政治中心在移動,一段時期就換一個地方。

現代有很多人拿“演義”當正史在看,也就是將的內容給當了真。這些大多出現在有明一代,當時的作者可沒有網路資料能查,寫的人一般也是非常窮困潦倒,很難找到正兒八經的史料。

那麼,有明一代的家是根據自己個人所知道的歷史,加入了多種元素在創作作品,相同的地名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能夠原諒的吧?

在那一部《封神演義》中,作者許仲琳認為“朝歌”是殷商最後的都城,並且帝幸自焚在了城樓之上。

生長在殷商時代的人會很嚴肅地說:其實當時並沒有城樓這麼一種玩意。

即便是到了春秋中葉,諸夏各個列國在建造防禦設施依然沒有新增城樓,城樓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則是很難考詢了。

晉君姬周和隨行四“卿”得到了衛國以孫林父為首一幫貴族的熱烈款待。

由於衛君衛衎親征齊國的關係,設宴的地方並不是在衛國的宮城,選在了孫林父的宅院之內。

孫林父是衛國的執政,算是一個權臣,一直以來也就跟衛君衛衎不是那麼對付。

他提議召喚來“交響樂團”的時候,遭到了晉君姬周的拒絕。

這是晉君姬周受到了師曠的影響。

師曠曾經點評過衛國的音樂,認為衛國音樂是一種“亡國之音”,理由簡單到令人髮指,就只是衛國的音樂節奏非常輕快,一句“靡靡之音”就給扣在腦袋上。

衛國建國的歷史比晉國還要長,他們一開始就有資格擁有自己的“交響樂團”,來源正是周王室。

直白點來說,衛國的樂曲就是繼承自周王室。

一個啥都不是的人,評價了存在近六百的音樂,再張嘴就是“亡國之音”,真的是太了不起啦!

這就好比如一個誰都不認識的人,本身又沒有取得過任何一個方面的成績,敢在音樂節目上點評天王巨星,並且是怎麼難聽怎麼說。到底是誰給了他(她)那樣的勇氣???

師曠的評價大致上就是:聽那種音樂的人都不是好人,衛國遲早要完。

真正的事實是,衛國君臣已經聽了那樣的音樂接近六百年,每一年都在亡國,結果六百年還沒給亡了。

師曠要是知道周王室的眾分封國全完蛋,秦一統天下就是沒攻滅衛國,會是什麼樣的表情?

好心好意要超規格款待卻遭到拒絕的衛國一眾貴族,心情真的是可想而知。

有客來訪用音樂進行招待,哪怕是到戰國都是一件絕對禮遇的事情,何況當下是春秋中葉?

現如今擁有“交響樂團”的國家並不多,能夠得到使用“交響樂團”來款待更是要有大功績。

給臉不要臉?

如果晉國不是中原霸主,信不信只因為這麼一件事情,衛國就能跟晉國翻臉!

孫林父滿臉錯愕,問道:“為何?”

是呀!

究竟是為什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