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又是一愣。
國君帶著下軍和新軍去跟吳國搞會盟,根據師曠的彙報是已經會盟結束在歸國的路上。
當前經常會走的路線也就那麼幾條,是各國會優先選擇那些路線,不是其它路線就不能走了。
另有一點,大軍跟小團伙選擇路線的制約不對等。
小夥團想怎麼走就怎麼走,人少對各方各面的需求都低。
大軍選擇行軍路線要考慮到水源的補給,再來就是儘量選擇地勢平坦的路線,避開面積很大的樹林,不走山路、穀道等等。
士匄說道:“經鄭國一戰,新軍並未滿編。”
是呢。
上一次鄭軍找新軍約架,雙方打了一場互有損失,鄭國新軍沒有經過補充就跟著國君去“楂”參加會盟了。
呂武沒有記錯的話,新軍好像是隻剩下三個“師”又四個“旅”的樣子。
新軍缺了的那些編制當然不是全部戰死,需要將傷員給考慮進去,再來就是有那麼些人總是存在特權。
不要忘記新軍的組成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由晉國公族湊成,要說沒什麼狗屁倒爐的事情才叫奇怪。
下軍的編制倒是完整,只是來回奔波那麼長的時間肯定陷入疲憊狀態。
呂武眯了眯眼睛,想道:“鄭國一個‘軍’北上,有可能跟歸國途中的下軍和新軍碰上……”
士匄、魏琦和士魴等人明顯也想到了那一個可能性,臉上表情開始變得奇怪起來。
話說,他們該是盼著鄭軍碰上歸國途中的晉軍,還是祈禱不要發生碰撞呢?
鄭國只是一個“軍”,未必敢跟晉國的下軍和新軍開打。可是不要忘記鄭國已經出動了四萬多的兵力,楚國那邊也有大軍已經北上。
先屏猛然間大驚失色,急聲說道:“陰子,出兵東進罷!”
這位是剛想到國君有可能跟鄭軍遭遇嗎?
慢了不止一拍了呀。
士匄立刻看向呂武,眼眸非常非常的深邃。
宋國跟衛國比鄰,並且宋國有直通衛國的大道。
如果楚鄭聯軍跟在“新田”集結的大軍搶時間,以路程遠近來判斷的話,楚鄭聯軍絕對會比從“新田”出發的晉軍先進入衛國。
呂武正在被很多人盯著看,每一個看他的人神態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