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臨淄”在呂武心裡的地位是跟二十世紀的“巴黎”平等的。
不是什麼其它原因,只因為城市不設防了。
話又說回來,齊魯大地真的相當邪性,田氏齊國面對強秦被迫乞降之後,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彷彿中了什麼魔咒,後續一再歷經沒怎麼打就投降的事情。
久遠的還有秦末舊楚乾脆利索投降劉氏漢國麾下大將韓信,並且是用最囂張的態度叫囂,投降卻不帶一點點的遲疑。
最為騷操作的是,他們投降劉氏漢國之後,偏偏還要一再給楚項招魂,著實令人搞不懂是個什麼神奇操作,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在漢帝國是文化界“攪屎棍”的存在。
蒙元以及滿清時期,又是這個邪性的地方第一個站出來承認國家沒救了,反過頭來為侵略者歌宗頌德。
話說,想投降並給發聲需要有“江湖地位”。而因為這地方有那麼一家子,“江湖地位”是絕對足夠的。
離現代近的那些例子?不提也罷。
作為城池部分的“臨淄”就那麼大,城內佈局看著並不混亂,有著大國都城該有的一種規格。
城內居住的一般是達官貴人,以及為達官貴人服務的群體。
“臨淄”之所以是“東方世界”最為繁華的商業之都,跟齊國的一些政策有關,繁華的是“臨淄”城外那些“町”和“市”。
“町”就是商業街,一般是各種手工物品的零售區或大宗批發地點。
“市”則是涵蓋更雜,包括販售各種活的牧畜或家禽,死物方面則是包羅永珍。
已經有晉軍進入“町”和“市”各種活動,殺人只在遭遇反抗時才有發生。而之所以需要殺人當然因為晉軍在沒收“町”和“市”裡面一切有價值的物品,包括連沒跑掉的齊人一塊打包準備帶走。
這個時候怎麼證明自己不是齊人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一再強調的是“臨淄”是當前商業最為發達的一座城市,怎麼可能少了從其他諸侯國來做生意的人?
這年頭能夠四處走動經商,起碼也要有一個貴族的身份。
所以,不是每一個商賈都是貴族,但他們的背後絕對有一個或多個貴族當靠山。
很淺白的道理擺在那裡,不是人人有恆產的年代,背後沒有一個家族哪來的貨物,他們又哪來的底氣敢四處行商?
野外不止有各種野獸,還有野人衍生出來的小偷、強盜、劫匪之類,許多有活力的團伙甚至就是某家貴族長期或臨時客串,行商必然需要帶上數量不少和戰鬥力有保證的武裝人員。
“齊國完了!”魯國人看上去無比高興。
自家幹不過齊國,爸爸一開打就直接佔領齊國都城“臨淄”這種事情,魯國人很是與有榮焉啊!
心裡太過於高興,魯國人連自家的貨物被晉軍士兵繳了都不是那麼氣惱,損失一波能換來齊國完蛋,他們打從心裡感到樂意。
“齊國完了?”衛國人心態非常複雜。
衛國跟齊國的關係不好不壞,有摩擦也有合作,大體上趨於合作更多一些。
有些訊息靈通的衛國人聽說晉國的上軍就在衛國邊境處跟齊國三“軍”開打,導致那邊的道路被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