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
呂武聽到聲音停下腳步。
趙武小跑著追了上去。
今年晉國要幹些什麼事情已經大體上有定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出兵南下征討鄭國,用的是“以正視聽”這個名義。
為了某些目的,中行偃提議“呼朋喚友”,負責各個諸侯國邦交的家族,需要聯絡各自的邦交國,達到一起出兵南下的目標。
“恭賀姐夫就秦‘庶長’、‘大良造’。”趙武先恭喜,又一臉為難地說道:“秦公室伯在我處……”
他講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秦庭派出公孫伯來到趙氏是什麼時候,談了一些什麼事情,等等之類。
既然是“公孫伯”,以輩分來定就是,那個“伯”是秦國公室的一員,血緣關係上卻是遠了一些。
公孫伯來找趙武就一個目標,希望趙氏負責秦國的邦交,再幫秦國解除來自晉國的壓力,裡面包含化解跟陰氏的仇恨。
不管公孫伯帶著什麼目標,隨著呂武率軍打崩秦國再成為秦國執政,有什麼謀劃都成為過去式了。
事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的咯。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一直在出現變化,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更不會一層不變。
什麼叫時過境遷?講的就是每一段時間,時局出現的變動,小到人與人關係上的變化,大到國家面對的選項。
呂武看著趙武,問道:“趙氏欲意何為?”
咋地了?
趙氏要接手秦國的邦交,搶奪陰氏的果實???
趙武用發愣的表情看著呂武,幾個呼吸之後,靦腆地說道:“姐夫處置便是。”
呂武只是笑笑,沒有多餘的表示,邁步繼續前行。
遠處,將一切都看在眼裡的幾個“卿”,他們聽不到趙武和呂武都講了什麼,能看出是一個不歡而散的局面。
趙武其實還有另外的事情要說,比如趙氏倒是能湊出一個“師”的兵力南下,“士”和“徒”武裝自己和自帶乾糧沒問題,其它方面這是有很大的問題。
亦兵亦農的“羨”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很多家族的“羨”只是經過粗略的訓練。
所以,也就等於“羨”沒有私人財產,又哪來的武器和糧食?他們的出征不是責任和義務,算是一種強制。
而“羨”實際上是拿著主家給的武器,吃著主家的糧食,有機會改變自身的渠道和機會,有點上進心就不應該拒絕,甚至樂意被強制進行服役。
“國中多變,各家兵力速增尤是。”魏琦選擇等待呂武,並且與之同乘。
晉國搞軍備競賽的事情可不是呂武開的頭,應該背鍋的人是士匄!
範氏一下子拉出那麼多兵力,使得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神經緊繃。
以為只是晉國的國君和貴族緊張了嗎?
範氏拉緊了晉國內部的神經,導致的是各個諸侯國察覺到晉國的異常。
列國肯定是要打聽和探查,發現晉國兵力那麼恐怖,好些列國的君臣得到訊息差點沒被當場嚇尿。
他們其實知道晉國很恐怖,只是沒想到能恐怖到這種程度,一時間不是被嚇得噤聲,便是玩命地加強武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