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國之君,哪能對任何的弒君行為姑息呢?
眾“卿”之中,沒有一個國君的“小棉襖”啊!
坐在主位的國君先看了一眼趙武,看到的是趙武低下腦袋使人無法觀察,不由心想:“趙武的心思琢磨不透,寡人還應該繼續扶持嗎?”
國君又看向呂武,看到的是呂武臉上遺留的愕然,又想道:“陰武察覺了寡人的處境,也知道寡人陷入窘境。他不會站在寡人這邊,會針對寡人嗎?”
呂武是“卿”,敢明目張膽地靠攏向國君,除了找不自在,還會被其餘貴族聯合針對。
中行偃面無表情,心裡想道:“趙武沒有成為君上的助力,卻是靠攏向了範氏啊!”
有過弒君行為的中行偃雖然面對國君會硬氣不起來,平時卻是不存在什麼配合度,與國君有分歧就會玩“無視大法”這種招術。
其餘的“卿”怎麼對待國君呢?
中軍佐士匄歷來對國君恭敬有加,當國君狗腿子屬於不可能,更多隻是維持一種體面罷了。
上軍將呂武算是在某種程度上最配合國君的“卿”之一,問題是要看在什麼事情之上。他這一次剛回國,哪怕知道了很多訊息,該裝不知道必然要裝的。
上軍佐魏琦揹著“國君殺手”,很多時候選擇裝小透明。魏氏跟趙氏開始不對付之後,他對國君的配合度一再減少,漸漸發展到冷漠的地步。
下軍將程鄭就是個萌新,沒有功業打底的前提下,是個“卿”卻話語權極低。再則,作為荀氏的小宗程氏之主,他需要配合的是中行偃,不是扮演國君的忠臣。
最應該配合國君的是趙武,不但因為國君歷來表現出看顧他的一面,更因為他身上有公族的血。
恰恰因為國君明顯看顧趙武,導致趙武在眾“卿”中顯得最為尷尬。
晉國的“卿”壓制國君是一種不可開之於口,卻必然要做的事情。
然後,晉國其餘貴族則是要跟公族涇渭分明,遇到能夠瓦解公族團結的機會,會選擇付之行動。
考驗趙武立場的事情發生了!
身為“卿”之一的趙武是會選擇站到國君和公族的那邊,還是認清自己的定位,好好地跟所有非公族一起玩耍?
趙武的選擇可謂是乾脆利索,一方面花心思維持與陰氏的親密度,另一方面毫不猶豫地撲上去抱住士匄的大腿。
明明作為荀氏和中行氏之主的中行偃才是元戎,趙武怎麼會選擇士匄呢?
這個就要說趙武聰明……,或者趙氏有高人了。
中行偃有黑底子,是個元戎沒什麼錯,國君卻一直不信任甚至忌憚。
所以,一旦哪天中行偃令哪位“卿”不爽,國君與那位“卿”合作就能對中行偃的元戎位置發起挑戰。
如果是萌新之中的下軍將程鄭或下軍佐趙武?以履歷和家族實力,他倆的其中一個跟國君合作,會對中行偃的元戎寶座造成動搖,卻不可能真的將中行偃從元戎位置上推下去。
說到底,晉國不是一個完全不講規矩的國家,大傢伙的底線還在,幹某些事情不是光有實力就夠,需要有能說得過去的名份。
反之,也是亦然。
所以了,在晉國想幹成什麼事情,需要的是名份與實力匹配。
程鄭或是趙武無法單獨將中行偃從元戎寶座推下去,換成士匄、呂武、魏琦則變得更加有可能。
若是他們之中能夠有兩個以上的“卿”達成共識,比如程鄭和士匄,或趙武跟士匄,必然會成事。
呂武和魏琦?他倆現在是一夥的。誰勾搭上陰氏或魏氏,幾乎等同於爭取兩個卿位家族上了同一輛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