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452章:一直在領先的陰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2章:一直在領先的陰氏 (1 / 3)

事實上,趙武曾經提議拿相應數量的農夫來跟陰氏換取“溫”地的人口,甚至請求梁興留下幫他管理“溫”地。

當時呂武給了趙武一個自行領會的眼神。

那個眼神的內涵挺多,呂武想表達的意思是:是我腦抽,還是你得了妄想症?

陰氏的屬民能夠得到土地的分配,土地當然不是歸於屬民持有,他們只是能夠自主耕作,前三年上繳多達八成收穫,隨後再逐年減少稅額。

如果情況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不管稅收的額度再怎麼減,普通的屬民不可能擁有屬於自己名下的土地,一切只因為想擁有土地,要麼是“貴族”,再差也需要是“士”的階層。

普通人能夠擁有土地是進入到戰國之後的事情了,並且需要有一個諸侯國帶頭變法,其餘諸侯國發現變法的好處再跟上,普通人有名下土地漸漸成為一件正常的事情。

不過,有一點倒是從來沒有變化,普通人擁有多少土地,只是獲得使用權而已。

在“封建時代”只有封君能夠完全自主地使用一塊土地,但進入“帝國時代”的階段之後,天下間的每一寸土地都歸於皇帝,等於除了皇帝沒其餘人擁有土地的“所有權”。

到現代,土地的“所有權”過於國家,人們只是有“使用權”。這一點在每個國家都一樣,區別是這個國家做事到底靠不靠譜。

趙氏想跟陰氏交換屬民?

哪怕呂武沒有意見,除非趙武執行陰氏的政策,不然信不信沒多久那些屬民就會跑回陰氏?

所以,呂武只是進行了小小的改變,實際上卻是跨出了很大的一步。

變法當然不是“戰國時代”的專利,春秋中葉乃至之前的很多諸侯國已經從實際上進行變法,只是一般以家族的形式來進行,獨獨齊國幹過一次轟轟烈烈的變法活動。

陰氏家臣能幹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情,關於這點不但晉國貴族同意,各個列國也是持相同觀點。

這個是陰氏的成年男子只有呂武一人,沒有族人去幹活為前提,很多事情只能交給家臣。

他們看不到陰氏成長並壯大的“核心”成份,哪怕看懂了都不願意承認一切功勞歸於呂武,其餘人等只是工具人。

功勞平均分,乃至於家臣的功勞比家主大,才是當代的一種主流思想,人們也更樂意接受這樣的事實。

他們接受了自己更願意看到的一面,不免就會拿陰氏的事情來鞭策自己的家臣,大概就是:陰氏的家臣那麼能幹,你們也要加油啊!

各家的家臣則是會在內心翻白眼,吐槽:陰武子大方到能按功勞給家臣分配土地,寧倒是也大方一點呀!

也就是撬牆角這種事情不能幹,否則不知道多少家族願意高薪挖陰氏的家臣。

當然了,陰氏的家臣肯定能幹活。

他們接受了呂武的很多觀念,更是從中學習到了很多,僅僅是管理理念上就全面領先於當代的大多數人。

懂不懂管理學,同樣的一件事情,效率卻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速度,別說還有資源利用率上面的差距了。

呂武正在檢視族學的情況,看上去很急匆匆的葛存來了。

這個學堂收錄的人並不多,絕大多數是家臣的子嗣,少部分則是立有大功的“士”。

並不是呂武不願意收更多的學生,純純是一些界線不能一下子打破,需要一個迴圈漸進的過程。

拿還沒有出生的至聖先師來作例子,他的有教無類其實也是經過一層層甄選的。

三千弟子之中,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有恆產的人,區別是這些人足夠富有以及不夠富有。這個也是他們有條件進行學習的前置條件,要不連拜師需要的“束脩”都置辦不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