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除了整軍備戰之外,必定會去找楚國求援。
這樣一來,晉國就不算完全把吳國給賣了。
國君的提議得到全面透過。
他估計沒預料到自己說的話,能有這麼好使的時候,以至於神情恍惚了那麼一下下。
事實上,他也就回國的前一兩年說話管用,隨後就一再被智罃壓著。
現在幾個“卿”並不是因為給國君面子才贊同,只因為國君的提議對國家有利的同時,照顧到了各家的需求。
一樣是納賦,出一個“師”就算完成今年的納賦額度,誰不願意?
後面國君再調兵?近幾年國家的進項那麼多,拿國庫裡面的東西出來唄。
他進一步試探道:“中軍佐不可南下,由上軍將統兵,可否?”
上軍將是誰?是中行偃啊。
韓厥不吭聲。
在智罃生病為前提,作為中軍佐的韓厥是應該留在“新田”這個國都,真發生了智罃病逝的事,中軍佐韓厥可以及時上位接手各種事務。
從這裡也就表明一點,國君希望韓厥能夠順利接班。
對於韓厥成為新一任元戎,一家就會有一家的看法,有什麼意見也不是現在能提的。
到時候誰贊成誰反對,要看韓厥的手腕,更需要國君將利益分配做好。
中行偃見沒人贊同或反對,開口說道:“願從君上之令。”
國君臉上的笑意更真實了一些,看向呂武說道:“司徒需緊盯各家春耕。”
呂武簡單地應道:“諾。”
接下來,國君又逮著好幾個人一再下達任務,大小事都是事。
結果是接到任務的人都認真答應下來。
這就好像智罃一病,晉國立刻上演了大團結的局面,國君也進入到乾坤獨斷的時刻。
國君走後,幾個“卿”有人走有人留。
呂武本來是要走了,沒出智氏家門前被智朔邀請過去。
其餘“卿”對老智家專門將呂武留下,少不了進行一些有的沒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