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氏三千騎士為什麼去偷襲義渠而不是秦國?
必須再次強調一點,秦國哪怕好幾次被開除出諸夏的戶籍,他們還是被承認為諸夏的一員。
作為晉國八“卿”之一的呂武再怎麼希望秦國完蛋,不想名聲臭掉為前提,說什麼都不能對秦國不宣而戰。
白翟已經暗地裡跟陰氏結盟,陰氏騎兵當然不會去打白翟,只剩下一個義渠沒結盟又不屬於諸夏的一員,呂武要宣告自己的入場,不打義渠人,又能打誰?
那麼,呂武為什麼要宣告自己的存在?
這個,還是跟時代的特殊性有關。
換作是在其餘的時代,悄悄地進村,逮住機會給予攻擊目標一擊必殺,才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現在卻是不能那樣的。
哪怕是跟異族作戰,諸夏基本上也保持一副要臉的嘴臉。
俺要打你了,真的要打了哦。
先小拳拳捶你胸口一下,絕不一下子捶死,血都不給吐一口,只是宣示存在感而已。
看似搞笑或狂妄,實則是建立在諸夏對上異族有絕對的底氣,篤定跟異族打,肯定能打贏的自信。
用人話來講,無非就是一種“高手”對上“弱雞”的從容和傲嬌。
百分百能贏,憑什麼就不能展現出絕世高手的逼格,是吧?
深思下來,儘管好像挺搞笑,卻也是底蘊的一部分。
這份“氣質”有相當多國家和民族想展現還沒有資格,但凡是有氣度的國家或民族,哪怕跌倒也能再爬起來。
就是……,每每總因為追求逼格,致使一再跌倒,並且記吃不記打。
三千陰氏騎士撤出戰場,隔天又給義渠人來了那麼一下,儘管沒有給義渠人造成多麼嚴重的損員,卻是有點讓義渠人自閉了。
要打就好好地戰上一場,哪有突然間冒出來襲擊一下,打完還不給個還手的機會就跑的。
也就現在的遊牧部落不長腦子,要不學會這麼一套,其它都不用去進行發育,照著花樣玩絕對能讓農耕民族難受。
陰氏騎士這是在幹什麼?
他們是逮住機會在試驗戰法啊!
義渠人不再出營,選擇閉營避戰。
那一塊高掛的免戰牌相當醒目,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來一看,還以為義渠也是諸夏的一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