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還是要臉啊!
非常想去搶一把,偏偏要師出有名。
齊國那邊如果知道晉國負責跟自己邦交的“卿”滿腦子的強盜思想,超大機率是會立刻原地炸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幾個國家每年給予晉國負責本國邦交的“卿”予貢品,為的就是這名“卿”能夠多幫自己說好話,必要的時刻幫忙擋一下壓力。
要不然,每年勞民傷財地敬獻貢品又是為了哪般?
甚至可以說,各個諸侯國願意當晉國的小弟,一來是避免被晉國揍,再來是形成一個小圈子。
他們進入晉國這個圈子,不就能夠去攻擊不是同一個圈子的國家了嗎?
萊國就不在晉國建立起來的小圈子裡面
魯國去年趁齊國遭到晉國入侵,裝逼不成反被操了。
所以說,齊國打萊國和魯國有理有據,別提呂武要提出要萊國半島之地的意願。
齊國打莒國就有值得說道的地方了。
莒國別看是個東夷體系的國家,一樣是晉國的小弟之一,並且國家實力並不弱小。
硬要有個對比的話,莒國其實比魯國要強那麼一丟丟的。
這不體現在莒國的人口或是經濟實力比魯國強、弱的前提之下,單純就是莒國的軍隊比魯國的軍隊更能打。
能打到什麼程度呢?
大概是齊國的一個“軍”能將魯國的兩個“軍”摁在地上錘,等對上莒國一個“軍”卻只能平分秋色。
從國家疆域面積來看,莒國的國土並不廣闊。
因此可以說,軍隊能不能打與疆域面積無關,只跟尚不尚武有關。
這個也是晉國為什麼能夠崛起的願意之一。
說起來,晉國之所以能夠崛起,依靠的其實是制度。
這個制度就是初始版的軍功爵體系。
在晉國,有軍功才能得爵,上戰場也能搶到物質方面的好處。
郤克打破非據有大功不得卿大夫之位前,想當晉國的元戎一點都不容易。
欒書又打破了無軍功不得卿位的規則。
用人話來說就是,晉國的制度其實已經陷入崩壞當中,只是還沒有顯露出惡果。
實際上晉國已經進入到“家族時代”,家族的強大與否決定了能夠獲得多高的身份地位,不再是先建立軍功,再來衡量能坐上什麼高位。
“君上、元戎已抵‘涇陽’,秦君不在,秦可應戰?”士魴完全是沒話找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