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寫寫,那寫寫,什麼兵家著作、法家著作、名家著作、農家著作、墨家著作……,甚至是道家學說,但凡能寫的都寫一點。
呂武不就成了各家的創始人了嗎?
哪一天陰氏不再玩貴族模式,完全可以玩學閥模式。
這樣一搞,呂武的子孫後代,不就能佔了“百家”的很多坑位?
那誰不是說了嗎?
百年皇族,千年世家。
所以,某一天呂武成了王,又或是皇、帝,需要搞明暗相合的那一套。
若是王朝在哪一天崩塌,在明的血脈滅了就滅了,在暗的血脈別想著復國啥的什麼玩意。
破產重組的操作一下,換個招牌重新上市,不玩唯我獨尊,改玩合作共贏啦。
對了,皇是皇,帝是帝啊。
但凡神州未能一統,反正呂武是沒好意思將皇帝這個稱號弄出來的。
他連續半個多月的抄抄寫寫,累了就帶著呂陽溜達,一邊溜達一邊對照實物或是實事,用閒聊的方式灌輸思想觀和價值觀。
這個絕對不是什麼快樂教育。
現代已經證明了一點,壓根就不存在什麼快樂教育,一次兩次快樂下來,學生被教廢了。
快樂教育哪怕真出了頂級人才,也是學生本身天賦好,跟快樂教育沒半毛錢的關係。
哪種教育模式好,不是看到底出現了多少頂級人才,看的是學生素質體現出來的平均值。
一個國家只是出現少數的幾個人才,更多的被教成廢物,國家不完蛋簡直沒天理。
所以,教育從來不看頂級的成果,需要看的是以什麼作為出發點。
比如,小、中、高先搞應用教育模式,到了大再玩精英教育模式。
真有天賦的話,小、中、高階段就會體現出來,是不是?
“阿父,我家獨霸北疆,蠻荒之地廣也,如何立足?”呂陽有去過‘呂’地以北。
這件事情是呂武給安排的。
呂武笑著說道:“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地之廣,牧也。”
牛和羊可以用放牧的方式來養。
馬就真的不行啦。
尤其是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