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365章:不小心成了法家大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5章:不小心成了法家大佬 (1 / 5)

鼎在諸夏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更有很莊嚴的象徵意義。

首先,鼎是一種禮器。

“益見於祖禰,藏於帝廷”這一句記載說明,很早之前只有王室才有權擁有以及使用。

相傳,最早鑄鼎的是黃帝,鑄有天、地、人三鼎。

即代表天神、地神、人神(祖神)。

而三神之中重中之重的神是人神,亦即祖神。

後來,三鼎作為祭器,是氏族社會黃帝文化時期及其以後各種社會形態變遷中,實行“政權”與“神權”並重政體的肇端時期。

以鼎為祭器,使黃帝成為諸方諸侯(眾多氏族集團)林立的氏族社會天神的代言人,地神意志的貫徹者,人神權力的執行者。

黃帝由此也成為數千年王權神授觀念及孝道思想的創始人。

所以,後來周王室的祖宗搞“天子”的這一套,其實就是跟黃帝學的。

有差別的是,黃帝搞的是“人也是神”,姬昌搞的是“我是老天兒子”的那一套。

簡單的說,就是降格了。

夏禹治水時,曾鑄九鼎以代表華夏九州,成為一匡諸侯、統治華夏立國的標誌,大概也就是從那時起,鼎開始被推到代表國家重器的位置上了。

而九鼎,實際上是大禹之子夏啟時鑄造的。

九鼎象徵全國九州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

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

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

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楚共王熊審的老爹楚莊王熊侶曾經派人去周王室詢問九鼎的重量,也即是“問鼎輕重”事件的發生。

實際上就是楚莊王熊侶問周天子姬班:俺能取代你不?

從這裡能夠看出“鼎”的象徵意義也即代表王權。

只是另一方面,周王室又自己制定了“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一套禮儀,弱化了“鼎”代表王權的地位。

呂武其實只看過各個諸侯國的國君使用鼎來作為用餐工具,還都是小鼎,真沒見過“大夫”級別的貴族使用鼎來作為用餐工具。

這個並不是什麼孤陋寡聞,純粹是鑄鼎的難度不小,耗費方面也很大。

並且,每一個級別的鼎,大體造型或許是一樣的,但上面的銘文圖案絕不相同。

春秋的生產力不高。

春秋同樣是一個不努力會導致滅亡的時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