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21章:哦嚯,老呂家闊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章:哦嚯,老呂家闊了 (1 / 3)

不但需要買女奴,其實老呂家有太多的東西都需要買了。

買女奴還有講究。

比如,她們的年齡,有沒有生育過。

最佳的女奴是有生育過,代表她們的身體健康,並且已經經過了考驗。

太過年輕,又或是過了生育的最佳年齡,一般都算是次等貨色。

至於屬民會嫌棄已經生過孩子的女人?完全沒有這麼一回事。

他們甚至會因為領主的“貼心”而感到滿意,要是女人帶著一個孩子,會高興到跳起來。

呂武從家老卓這裡初次聽到以上論調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他不瞭解春秋,很納悶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觀念。

然而,都是被現實給逼的。

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女人生孩子跟過鬼門關差不多,年代越往前因為生孩子而死的女人越多。

現在,哪怕是貴族都不那麼講究血脈。

並且因為貴族是利益既得者,他們在很多方面需要去帶個好頭,包括安排好寡婦的再嫁。

說起來可能有人不信,但一直到宋代,寡婦再嫁的話,官府可是要給嫁妝,並且當靠山,不至於讓寡婦嫁了遭受欺凌。

戰爭多發,作為戰場主力的男人大量戰死,一旦寡婦守節,多了一個難以創造產出的群體不說,人口還怎麼增漲?

所以,誰要是鼓勵寡婦守節,壓根就是在跟他們過不去。

鼓勵寡婦守節是從北宋的程頤開始倡導,但在當時其實並不是主流。

到了元才開始流行,到明才盛行,到了“我大清”則是到了一種極致。

至於為什麼要鼓勵女人守節,其實很一言難盡。

說白了就是掌握國家話語權的儒家,他們的脊椎被打斷了。

儒生失去了一個作為男人的自信,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和過錯才去進行提倡。(任何時代,小民都沒有話語權)

再則,只要是個讀書人,還是大儒教中人,國家滅亡了,一樣還能在下個王朝當官,人口多寡事關國防什麼的,關他們屁事。

而“我大清”為什麼會發展到極致?幾十萬人,最多幾百萬人,統治數億,巴不得全特麼別生了,自然滅種才是最理想的。

當然!

鼓勵寡婦再嫁,與不在乎妻子給現任丈夫頭上種植青草是兩回事。

呂武還在回憶各個朝代的情況。

得到命令武士和被召喚的屬民,他們已經集結過來。

看著眼前的武士,以及到來的屬民,呂武覺得很欣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