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起很無語地說:“只需武前往破門便可破城,何至於此?”
城牆上的守軍已經在射箭,只不過箭矢落在盾牆上面,帶來一陣金屬的磕碰聲;只有少量的箭矢飛得足夠遠,落在韓氏弓箭手的佇列。
呂武看了,得出一個結論。
“郿”城的弓箭手,看來大部分是使用獵弓,僅有少數是符合軍隊制式的弓。
說白了就是弓的張力也有區別,軍中的弓至少要一石以上的張力,民間的弓則什麼都有;箭矢方面也有區別,軍中的箭矢一般使用蒲柳製作,民間更喜歡採用蘆葦的杆。
韓氏弓箭手在進入射程後,士兵在梆子的敲響聲中開始反擊。
他們射箭並不是各射各的,是一個又一個“卒”對某個位置進行間歇性的覆蓋。
這種射擊方式連綿不絕,稱為箭陣。
盾牆在靠近城牆後,底下的晉兵先用戰戈撐起來,成為一個斜度。
隨後又有袍澤用更長的木頭繼續撐起高度,斜度更高後被搭在女牆邊上。
有攜帶鐵鎬和鐵鍬計程車兵開始挖坑,插進攜帶來的木頭,成為類似於承重柱一般的東西撐著盾牆。
到了這一步就是士兵用各種方式將承重柱與盾牆進行捆綁。
完成那些步驟,士兵繞著出去,開始加入攀登攻城序列。
郿氏少年被盾兵保護,透過盾牌的空隙看了個全程,看得臉色呆滯。
實際上,不止是郿氏少年看呆了。
包括守軍和進攻方的晉兵,第一次知道攻城還能夠這麼攻。
作為進攻方的晉兵[筆趣島 ]回過神來爆發出歡呼,緩解了沒看到呂武當人形高達的失望,重新點燃激情。
很多守軍是在神情呆滯狀態被衝上來的晉兵殺死,他們臨死前還滿腦子的困惑,納悶還能這樣攻城?
沒有加入攻擊的呂武,看到己方士兵殺上去,敵軍的抵抗輕乎其微,對魏相和韓起說道:“今日,可在城內吃上夕食。”
韓起還是滿臉驚訝,睜大眼睛看著不斷透過盾牆衝上城牆的己方士兵。
魏相則是非常感概地說:“今日之前,武到一城,守軍必堵死門洞;從今而後,守軍不敢坐視盾兵抵牆而立。”
這話說的。
是不是要給呂武冠上個“城池終結者”或“破城專家”的稱號?
有點過於大驚小怪了。
“郿”城守軍沒給更多的機會,要不這個戰場會出現很多攻城器械。
另外,呂武還有很多手段沒來得及用上。
唉,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