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的城牆真不高,四米還沒兩層樓的高度。
不需要木梯或其它攻城器械,只需要盾兵搭盾牆,想辦法將盾牆固定好,能使人在上面劇烈運動不會塌,再將盾牆推上去搭在女牆上,形成一個能從地面攻上城牆的斜坡。
郿氏少年得知南面城外的晉軍在列隊,進行了轉場。
他過來時,看到的是晉軍集結了大批的盾牌手,還有不少弓箭手,知道晉軍這是要進攻了。
“敵軍主攻南面!”他對自己的家臣說:“調來家族武士!”
聽到吩咐的家臣,快步離開。
城外的晉軍盾牌手在搭盾牆。
老呂家的盾牌本身就有互扣的裝置,結合起來其實挺牢固。
像是魏氏或其餘家族的盾牌,一來沒有互扣裝置,再則也跟老呂家的盾牌款式不一樣。
搭成盾牆的是老呂家的塔盾,裝置互扣之後,還用八米長矛穿插借力用的皮革帶。
從盾牆的背面看,很多的長矛縱橫交錯著,形成了一種網格狀。
守軍調集來不少弓箭手上了城牆,還在不斷地弄來箭矢以及石塊。
郿氏少年一手握著劍柄,另一隻手搭在女牆上面,搞不懂晉軍想幹什麼的關係,眉頭皺得很深。
這個家族的家主,他當然是帶著武士跟隨秦君出征了。
家主不在的話,嫡長子理所當然地履行起了代家主的重任。
少年看來是一個出色的繼承人?
不然遭遇敵軍來襲,承擔起指揮守城責任的人該是家臣。
“敵軍在作甚?”郿氏少年問去而復返的家臣,道:“未見長梯,如何攻城?”
現在有將領命令搭起盾牆來攻城的嗎?
很不好說到底有沒有。
春秋時期,很少爆發攻城戰,一般是敵我雙方在野外交鋒。
哪怕真的有將領這麼幹過,資訊難以傳遞的年代,除非人就在現場,要不聽說有那麼件事,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後的事情了。
搭好盾牆的晉軍開始推進了。
每一面盾牆都是八米乘於八米的面積,下面有數十名晉兵合力抬著。
沒有吶喊聲。
有的只是雜亂的踏步聲。
盾牌兵向前推進,緊隨其後的是弓箭手。
“武?”韓起還是沒搞明白到底要幹什麼,困惑無比地問:“將與守軍對射?”
“起……”魏相以前真不知道韓起能笨到這種程度,說道:“武以盾為‘梯’,將搭女牆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