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率隊到霍城報到的前六天,除了一開始軍尉的安排之外,後面壓根就沒有出現上級軍官。
他與一些小貴族廝混在一起,請吃了幾頓飯,互相之間也就熟絡了。
從一些交往中,他得知一樣是小貴族,可是也存在了區別。
比較富裕的小貴族,背後一定有著不小的靠山。
因為有人支援,他們想要發展什麼也才能不被打擾。
要不然的話,有發展的心思,也找到了辦法,出現大貴族要來搶奪成果,小貴族壓根就沒有抵抗的實力,不是被侵佔了發展成果,就是乾脆在某個黑夜被滅了滿門。
這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從晉靈公之後,晉國的國君普遍弱勢。
晉國的大部分權利被眾卿瓜分得差不多。
而這些“卿”爭鬥起來十足的血淋淋,導致貴族階層之間的爭鬥也充滿了各種血腥。
一旦利益足夠大,大魚吃小魚的吃相非常難看,小魚與小魚之間的優劣淘汰也講究不起來。
其中以郤氏最為囂張跋扈,他們已經不止一次侵吞比自己弱的貴族利益,偏偏其餘的卿又無法團結。
除了郤氏之外的各卿,只要郤氏不去侵犯他們的利益,真不樂意招惹郤氏,結果就是郤氏越來越囂張,連時任的元帥士燮都不放在眼裡。
當然,大貴族即便是幹了什麼,他們的實力就擺在那裡,不顧名聲也不要臉,僅僅也是壞了名聲,誰還能真的拿他們怎麼樣?
小貴族本來就弱,再搞出壞名聲出來,隨時都要小心有大貴族出來主持正義了。(收割)
在這六天,前前後後有貴族前來報到。
呂武的這一邊營區漸漸變得擁擠起來,其它區域本來空著的營地也變得充實。
在第七天,呂武得到了通知,他直接被調入“下軍”,要去找一個叫荀罃的“下軍佐”報到。
他稍微打聽了一下,才知道荀罃其實是中行氏。
中行氏的出處是一個任命事件。
晉文公稱霸,設三軍三行,城濮之戰,荀林父為晉文公御,一年後,晉文公作三行以備胡,以荀林父為中行將,自此荀姓產生新的支系——中行氏。
其餘的小貴族都在等著調配,最希望的就是調入“下軍”成為主力的一員,一點都不希望繼續留在雜牌混合部隊。
他們這些人聽說呂武直接被調入“下軍”,很直接地擺出了羨慕嫉妒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