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營區駐紮位置,呂武忙裡忙外地忙了一圈,夜幕也準時地降臨了。
夜色之下的霍城,城牆段上佈置了火把,城牆外的五十米處也都佈置了篝火,尤其以城門口外圍點的篝火數量最多。
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被突襲。
城內,卻有司馬派出執法隊進行同時,嚴格規定哪些地方能起篝火,哪些位置則是要放置火盆,有些地方則不是有一絲火光。
呂武所在的營地是小貴族集中地。
他自然要趁著這個機會多認識幾個人,找到機會擴充套件人脈。
有梁挈這麼一個看似交遊廣闊的潤滑劑在,呂武與其他小貴族很快就渡過了剛認識時的拘束。
他們天南地北地聊了一陣,大多是在吹牛逼。
比如,某貴族講自己去過哪些地方,認識的人(特指貴族)有多少,他們多麼的看重自己,什麼的之類。
還有貴族炫耀自己參加了多少次戰爭,表現是多麼的優異等等,覺得自己在這一次之後,肯定會讓上司看到自己的優秀,獲得好職位,又或是增加多少封領的面積。
輪到梁挈吹牛逼,他吹的是自己時不時去欺負北邊的胡人,每次能抓多少奴隸。
當然了,他還不了吹噓自己領地的富足,點了呂武、霍角、間原等幾個小貴族的名字,說都在進行貿易,還主要是他賣東西給他們。
包括呂武在內被點到名字的小貴族,很給面子地回應,說是有那麼一回事。
一個叫原密的小貴族有點看不過去,嘀咕了幾聲,說梁挈不就是欺負了胡人嘛,好像其餘貴族欺負不了似得,充分表示出了自己的不屑。
而這個叫原密的小貴族並不是在無的放矢的進行嘲諷。看他的氏是原,排除祖先一再遷徙的可能,絕對是原地的貴族。
原地在趙地以北,是一個佈滿了沼澤的區域。(不是宗周的那個原,是邯鄲以北,後來改為甲氏)
那裡歸於趙氏的時候就沒經過多少開發,甚至被狄人進行了滲透。
簡單的說,原地那邊華夏貴族的數量很少,狄人的部落卻是非常多。
能在原地立足的貴族,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
梁挈沒直接嗆原密,甚至沒有回擊,改了話題引到了呂武身上,談起了前一次呂武送他的甲冑,又提到了呂武在批發陶器的事情。
關於呂武的甲冑,他們之前都已經親眼見識過,只是不知道彼甲跟此甲完全是兩個樣。
原密或許覺得呂武跟梁挈是一夥的,對呂武啟動了嘲諷模式。
先評價鐵甲的壞處,少不了講生鏽帶來的惡果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