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玄幻魔法>大明佛>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因果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因果累 (1 / 2)

潘若雪,自被八思巴和元法大師送下廬山去做功德,便以蓮妃身份,入宮保護元帝。卻不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道暗中策反了三皇子,將其納入魔門,又以美色,誘惑元帝,以三皇子李代桃僵,同時反誣喇嘛教陰謀作亂,一夜之間,元都內的諸寺喇嘛,死傷無數,退走邯蒼山。元庭勢力也正式一分為二,元庭三皇子以元帝之軀,元帝之名,據守元都,發號施令,元庭太子則在王保保軍中,在太原與之對峙。

這是悟虛所知道的情況。但潘若雪後來如何,而王保保又為何入魔,又為何聯合趙彤要攻打同為魔道掌控中的元都。悟虛卻是一頭霧水。

潘若雪在留音中,講到,那夜元都之亂後,她便南下,輾轉於應天府、杭州府,最後來到了武昌府。在武昌府,無意間發現李林甫竟然作了漢國的長史。潘若雪稍作打探,卻不料老奸巨猾的我李林甫察覺,設計,將其引至豐都鬼城附近,藉助鬼道修士之手,將其擒拿。所幸,那此刻已經是鬼上身的陳友諒,垂涎潘若雪美色,將其幽禁於武昌府王宮中。潘若雪以體內八思巴的一百零八道舍利光護身,一邊與“陳友諒”周旋,一邊還要提防李林甫等陰身儒修的暗算。苦苦支撐數日,直到悟虛和多吉前來。

至於,王保保和趙彤聯手攻打元都的訊息,則是潘若雪剛到武昌府之時,那胡媚兒暗中傳遞過來的。當初多吉帶著天源延聖等寺的喇嘛,從元都退走至邯蒼山,與悟虛在後山,深夜密議之時,發現了身為靈狐一族的胡媚兒,遂以曼陀羅大歡喜法門為其灌頂,送至元太子身邊,做了一名側妃,號曰福妃。

潘若雪說的這兩件事,悟虛都不感興趣。李林甫,甚至包括其他一些陰身儒修,改頭換面,在武昌府陳友諒這裡做官任職,要麼是朱元璋他們的計謀,要麼就是李林甫等人投靠了鬼道修士。這與我何干?王保保入魔,和趙彤聯手,要攻打元都,屠盡元庭。這又與我何干?趙彤,入魔日久,究其緣由,乃是有心魔,不滅了元朝派,她心魔難消。自己與趙彤,數次欲見未見,恐怕真的是各自要走自己的路了。至於屠盡元庭,套用雪域高原那些喇嘛的話,那是他們罪孽。

但多吉卻有言道,“師弟,元庭雖然無道,但我喇嘛教受其百年供奉,若是任由魔道中人屠殺一空,莫說師尊,便是師兄我也於心難安。何況,還有不少無辜善良之輩。”多吉說得平淡,語氣卻是十分堅決。

這番話卻是很有道理。往俗了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往大了說,別人天天虔誠供奉,尊你為上師大德,受你的戒,習你的法,你好意思不聞不問?便是你真的一走了之,不聞不問,你作為修行之人,就真的走得了麼?那份因果還在,那份業力還在,搞不好還會產生心魔。再往深處講,你們喇嘛教如此做,可謂不講江湖道義,或者沒有政治信用,說出去,眾口鑠金,還不是說你喇嘛教無能又無情。

悟虛看著多吉略露倦色的眉宇間,不禁暗歎一聲,說道,“師兄所慮甚是,但因果迴圈之下,如此行事,豈不是處處攀緣,糾纏不休?廬山蓮法峰已經開啟,師兄打算還要在這紛擾的人世間停留幾時?”

多吉摩挲著手中光亮的佛珠,遙望著北方,沉默片刻,悠悠說道,“你們漢人,有句俗話,盡人事,聽天命。”

巫山神女峰上,雲雨變幻,一片絢麗,一片空靈。但神女不見,徒留仙境,唯有悟虛和多吉,沉默不語。

風起,煙霞似水,恍若仙音。多吉復又對著悟虛說道,“師兄我知曉師弟你一心想要斬斷俗緣,追求大道。師兄我,此番之所以明知元都難保,魔人勢大,也要前往,也是欲要了斷俗緣。”頓了頓,唱諾了一聲佛號,“那趙彤,乃是師弟魔障,師弟你是不宜去的。倒是那應天府,朱元璋,白蓮教,師弟你何不趁此機會,一了百了?屆時,你我師兄弟再一同上廬山。”

應天府,朱元璋,白蓮教?悟虛沉思不已。自己上次,被掩月宗兩個老怪脅持,與那薛浮,還有張若月,前往蠡湖范蠡隱居洞府之時,路過應天府,遇到白蓮教弟子,自己都是避而不見。況且,白蓮教如今,已經託付給釋海,又有帝師印與朱元璋立約。自己難道還需要做什麼麼?

悟虛疑惑得看著多吉。

多吉深深地看了悟虛一眼,語帶慈悲地誦了聲佛號,“當日,你我二人,遊歷至九華山,師弟你聽聞白蓮教弟子被陰謀充作炮灰,無端送死,心中悲痛憂憤,對著地藏王菩薩金身像,莫明痛哭。此情此理,師兄我感同身受。”

悟虛,不信六道輪迴,今世今生受苦受難,便是前世罪業的宿命。白蓮教,面對****,忍無可忍,不甘受此困苦,受此壓迫,以佛祖降世為號召,揭竿而起,宣揚佛國淨土。悟虛對此,深表同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白蓮教是做了悟虛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他們以實際行動,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表達了對今生今世所遭受的不公的本能反抗,以及對所謂宿命的質疑。

此世的悟虛,因此,對於白蓮教有一種宗教般的情結。這種情結,除非修佛的悟虛,能夠找到一個因果迴圈六道輪迴對於今生今世受苦受難眾生一個圓融的解釋,否則將一直陪伴著悟虛。

雪域高原上,悟虛見藏傳佛門諸派,幾乎是橫行無忌,肆意妄為,藏民淪為農奴,做牛做馬,以前世今生因果迴圈之名,任打任殺。於雪山中,禪坐靜悟,得出“因果迴圈固然有,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但佛門弟子,修佛為善,應當知眾生皆苦,慈悲渡化,眾生也應當有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結論。但此結論,還是不能說是圓融。設若,有人,以方便法門之說,說你前世罪孽深重,今生根器不足,倒不如,不要做無用功,甚至多做多錯,業障更深重,便在今生,受盡諸苦,還了前世罪孽,來世好託生,重新做人,又如何說?這也算是在點化你,超度你。

多吉,一番話,不經意間,卻是擊中了悟虛心底最隱秘的軟肋。

悟虛望著一臉倦怠,一臉慈悲地多吉,心有慼慼地說道,“想不到師兄,如此慧眼。悟虛今日方知,太上忘情,千難萬難。直到今日,人世間,還有俗緣未了,還有心結未解。”

與多吉辭別之後,悟虛滿懷心事,甚至有點恍惚的,飛到了應天府地界。在曼陀羅法界之中,悟虛靜靜地俯視著下方。郊外,農者像小蜜蜂一般忙碌。城內,行人如織,動作各異。好一派繁忙景象。空中,巡邏的修士,穿梭不已,猶如群星一般;而道道陽剛之氣,更是從各要塞軍營,如雲升騰。真應了那一句“雄赳赳氣昂昂”。再看那雞鳴寺,氣勢卻是大不如悟虛當日臨走之時。如今,釋海在廬山蓮法峰,陳一鳴等人死的死,逃的逃,若是估計不錯,寺中便只剩下滅嗔等人,在那裡主持大局。

如此,悟虛又想到了通陳一鳴蹊蹺身死,滅嗔等人誣陷追殺陸平山、趙秋鶴等人之事,心中五味雜陳。他猶如一片雲,靜靜地漂浮在應天府上空,雞鳴寺上空。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