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想到過如何把流量玩出花來。
但他們想到,和山總在這裡提出來,可是兩個概念——過往的歷史早就證明了,山總對網際網路的敏銳和把握從沒出過錯。
這意味著,今後的新模式,怕是隻能從流量上來下功夫了。
這時李明柳突然問道:“之前你說的暴風雨前的寧靜,你還沒說是什麼暴風雨呢。”
蘇遠山微微一怔,隨即苦笑。
“不讓說,說了就要被屏。”
*
*
雖然暴風雨不敢說,但它終究還是要來。
伴隨著五月,陳靜正式任職,某所謂的仲裁結果也正式被放出。
此訊息一出,網際網路上一片群情激奮,就連一直喜歡說車軲轆話的相關部門,也斷然進行了不認可,不接受,我不聽的否認三連。
但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
五月底,就連蘇遠山都變得緊張起來。
——他實在拿不準,這次會不會還會如歷史上一樣有驚無險地過去。
坦白說,相比歷史,無論是J20也好,還是提前下水的CV以及055也好,都意味著國內實力,無論是各方面都要冒出一大截。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
國內的經濟還是跑得太快,而其他領域暫時還沒有跟上,或者說,其他領域雖然已經很努力地在追了,但還是跟不上步伐。
而相比之下,那邊無論是意志也好,還是心態也好,都比歷史上要崩得跟多一點。
問題就來了。
萬一呢?
就在蘇遠山擔心的時刻,一條國內超高音速導彈試射成功的訊息,很低調地被髮到了網際網路上。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