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章被遮蔽,大概劇情……就是時間線到了2016年,然後五年之約到了,陳總回去了。詳情請參考評論區。)
“在過去幾年,國家提出了‘海上新絲路’的發展方向。雖然從本質上,這是解決國內生產力過剩而進行的新市場開拓,但它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競爭。”
蘇遠山手指在筆記本上輕輕地叩著, 頗有些無奈地道:“以前我老喜歡說螺旋上升,但現在……可能互相交織捆綁,一路扭打一路前進來形容會更加貼切。”
“好在我們在新絲路的方向提出來之前,就一直沿著這條路在朝著西方擴張,這二十年來,也打下了不少的基礎……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今後, 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了。”
說著蘇遠山便望向王朝新,又看了一眼周小慧。
眾芯的產品線很齊全, 覆蓋了高中低等不同的檔次和不同品類。相比起來,遠芯就要“愛惜羽毛”更多一些,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一直都在堅持高階。但在家電領域,周小慧最終選擇的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路線——即推出極高階的概念型產品,然後主打價效比產品。
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主要還是在過去幾年中,AI和網際網路的結合,誕生出了一大批不走尋常路的網際網路家電企業……
這批人搞價效比搞得極為熟練。
而遠芯的家電,即使有遠芯的品牌加成,在對抗霓國高階品牌的時候依舊有些乏力。相反的是那些網際網路公司依靠價效比優秀,逐漸形成了群狼效應, 反而在家電領域中撕開了一條口子。
遠芯從來都不是一家只認死理的公司。
在發現家電領域無法複製手機的成功案例後,周小慧果斷選擇了隨大流, 利用遠芯的供應鏈優勢,很輕易地便利用價效比開啟了市場。
“當然, 對於歐美市場, 我們也不是說就放棄,而是要對技術和產品進行有目的地選擇側重點——低端一點的,便宜一點的,集中往新絲路方向走,也算是配合國家的政策方向。而發達國家以及國內市場,依舊是我們的營收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驅動我們技術進步的動力。”
一口氣說完後,蘇遠山喝了口水,稍歇了一下後繼續望向搞網際網路那一幫人。
如同段勇平總結的那樣,雖然網際網路企業目前的營收還比不上遠芯,眾芯這樣的複合型企業,但他們的市值卻在不停地上漲。
這意味著,就算是傻子也看出來了,二十年前,被稱為科技領域三大神棍的蘇遠山,蓋茨,喬布斯等人對未來的預測已經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已經徹底來臨,在這期間,有太多的傳統型網際網路企業掉隊,也有無數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湧現出來。很不錯, 我們沒有掉隊。”
蘇遠山說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有點多餘——按照他對EM, ivideo,AL的影響力,如果還會在移動網際網路轉型期間掉隊的話,那還不如買塊豆腐撞死得了。
“但也正如段總剛才說的,網際網路的產品,目前已經漸漸進入紅海階段,我們將會很難透過開創新的產品和新的模式來進行擴張了。也就是說……創新這個詞,今後將會在網際網路領域越來越變得沒有實際意義起來。”
這時馬老師笑著接了句嘴:“所以現在大家都開始喊微創新了。”
“嗯,沒錯。這也是未來產品和業務發展的核心概念——從使用者體驗出發,從小處著手,傾聽使用者的聲音,儘可能地把產品做完美。”蘇遠山也笑著點頭:“我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如果把過去二十年網際網路的發展比喻成‘鐵公基’的話,那麼現在這個覆蓋全世界的鐵公雞已經成型了。接下來比的就是誰能拿下和保住最大的市場,並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從資本對你們在座幾位的青睞來看,你們是最有希望完成壟斷的。”
“至於說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我說句暴論,今後無論出現什麼名噪一時的領域,本質上,還是建立在流量的基礎上,說白了就是把流量玩出花來。”
蘇遠山說著敲了敲筆記本:“流量不應該只有傳統的廣告收入,它應該還能帶來一波更大的紅利。”
丁壘等人聽了便對視了一番——在越來越難以透過顛覆性創新擴大領域的現在,他們這幫網際網路大佬只能透過投資和控股來實現對新領域的涉足。因此對於今後的路要怎麼走,要怎麼才能穩住地位,他們早就想過無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