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芯光學儀器廠,目前主要的經營業務就是光刻機以及其他光學精密儀器。而鄭振川,則是第一任廠長。
因為驗收異常合格,所以宏芯才成立,便拿到了包括華晶在內的國內不少晶圓廠的訂單——對於遠芯來說,0.8微米的製程已經屬於落後的產品線,但對於國內其他還在採用2微米制程的晶圓廠來說,則是先進得不能再先進的產品。
因此,鄭振川最近這半年比誰都忙。
“鄭叔,是您不來找我。”蘇遠山對鄭振川無疑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好感的,當下笑道:“不過我話說說到前頭,您要是來推銷產品,我可不答應哈……”
“嘿!你這話說的。”鄭振川笑罵道:“我要真推銷,你是不是要趕我走?”
“那不能。”蘇遠山打了個哈哈:“聽說你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後年,估計也沒空理我們。”
“知道就好。”
兩人閒聊了一會,鄭振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後便正色起來:“我這次來,是想找你談合作的。”
“嗯,鄭叔您說。”
“我們雖然最近拿了不少訂單,但下一代光刻機的研發也一直沒停過。”
“嗯,應該的。”蘇遠山馬上點頭:“年初的時候,我去了尼康,雖然沒有參觀他們的生產線,但也知道他們的技術儲備和產品已經領先我們的兩代了——而且根據最新訊息,最遲今年,intel就能突破0.35微米甚至0.25微米工藝。一旦晶圓廠工藝成熟,也就意味著光刻機的技術是成熟的,完善的。”
“是啊……”鄭振川便嘆了口氣:“壓力山大,亞歷山大啊!”
蘇遠山噗的一樂:“鄭叔,您可不是怕壓力的人啊。”
“我是不怕,但這種才看到點苗頭,就又被甩開老遠的感覺確實不爽。”
“現在起碼能看到對方的影子對吧?以前可是連影子都看不到呢……只要咱們使勁追,總能扯條褲衩下來。”
“哈哈,是這個理!”鄭振川笑道:“所以,你看什麼時候能不能把你在矽谷的團隊拉回來?好給咱們指點指點?”
說到矽谷團隊,蘇遠山立刻一怔!
他瞥了鄭振川兩眼,很是遲疑道:“鄭叔,您說清楚……矽谷的團隊不是有和你們在合作麼?”
當初為了給鄭振川他們的合作創造條件,蘇遠山專門成立了光學實驗中心。而後又進駐了好些個專案組和實驗室。如今鄭振川的團隊雖然離開了,但其他團隊還留在這邊。
這些團隊的技術,都是圍繞著光刻機服務的。其中最大的,則是趙凱東的光源團隊。
而趙凱東的團隊,也一直都在和遠在矽谷的林本堅團隊進行著合作——雙方已經合作誕生了不少成果,且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合作。
自然的,鄭振川這邊也是合作的物件。
但現在鄭振川說“拉回來”,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