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蘇遠山對梁孟松一直都很警惕。
搞工程不像搞材料,搞工程主要還是看技術能力,看技術敏銳,運氣的成分要少很多。
因此在一開始,他便專門為梁孟松,或者說未來的兩大關鍵技術準備了兩個後手——他兩個師兄。
一個唐文傑從92年開始就走FinFET的方向,一個陳建國從93年開始搞銅導線技術。前者比胡正明教授早了五年,後者比蔣尚義和梁孟松搞定銅導線技術早了十年。
——如果按張汝京所說,能夠提前把那些潛在對手的技術骨幹挖過來,那豈不是更好?
張汝金有些驚訝蘇遠山為什麼會點名梁孟松,要知道,臺積電現在雖然發展勢頭很快,證明了專業代工廠這條路可以走,而且今年也在島上成功上市。但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體量都比不過同是島上的聯電。就更別說Intel,NEC,IBM,德儀等IDM巨頭了。
不過既然蘇遠山說了,張汝金自然也就留了個心,他想了想道:“可以試試,但還得看這人在臺積電有沒有股權獎勵——不過只要開出足夠的籌碼,給出足夠的誠意,一般都能挖動人的。”
“嗯。”蘇遠山想了想道:“聽說此人搞製程很有一手。”
“那等會我問問看。”
……
回到廠區後,蘇遠山又和前期那些從星加坡返回的師兄們見了一面——他們中有超過一半都是電科的學生,算是老周親自安排出去的。而且也不出蘇遠山所料,在聽到遠芯建晶圓廠後,這些人幾乎就沒幾個說不回來的。
緊接著蘇遠山又參觀了一下光罩廠和其他無塵車間,在廠裡吃了頓員工餐後這才離去。
第三天,他繼續參加CPU團隊的技術會議,不過作為架構師,他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參加會議也只是例行了解進度罷了。
結束滬市之行,蘇遠山又馬不停蹄地前往特區。
特區在遠芯體系的地位有些特別,一方面這裡是工廠,屬於遠芯體系的末端,另一方面,這裡的員工幾乎都是本地招聘而來。
這兩個因素之下,就導致了長期以來,這邊形成了一股天高皇帝遠的氛圍——半年前,在陳靜的倡議下,於玉茹開始主持企業自查,查出問題的人全出現在特區這邊。而且這兩人還分別是VCD廠和手機廠負責招工的人力資源部門的“高管”。
電子廠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工人,除此之外還需要和各個職業高中和技校等對接,因此HR部門的許可權很大,基本上可以一言定那些普工的去留——要知道,遠芯的工資可真不低,在計件制下,一線的員工只要勤奮一點,很輕易就能拿到一兩千的工資。
高工資下就導致了各種塞紅包走後門的歪風,以至於最後形成了專門“走後門”的黑中介——五百塊,保送進廠。
這兩人的結局是當場滾蛋。
為了防止此類情況再次發生,也為了增強凝聚力,陳靜便和蘇遠山商量,每個月兩人中的一人,起碼要到特區看一眼。
……
走出機場,蘇遠山老遠便看到了VCD廠的桑塔納2000,然後蔣慶川居然就站在車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