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當然知道柳若寒是在開玩笑,以柳若寒現在的身份地位,真沒必要幹這種事兒了。
不過柳若寒有一句話說的沒錯,這座古墓裡面的陪葬品可能真得非常多。
古代修建的皇陵,隨葬品並不是在皇帝駕崩入葬之後再統一放入的,在修建的同時就會逐步放入。
這是有事實依據的,根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入葬茂陵的時候,茂陵內部的地宮已經擺不下隨葬品了,很多隨葬品都被放進了陵園內的地面建築。
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盜取茂陵的行動被載入史冊,第一次是西漢末年的赤眉軍起義,赤眉軍在佔領茂陵之後就開啟了地宮,上萬人搬運了十幾天,這才只搬運了隨葬品的一半。
後來,黃巢起義軍攻入古城,數萬人又搬運了三天,由於黃巢起義軍缺乏紀律約束,很多金銀財寶在互相爭奪中遺失。
建國後,僅在茂陵周圍出土的文物就達3000多件,由此可見,古代帝王陵墓內的隨葬品非常的多,不是皇帝入葬後能一次性放完的。
“嘿嘿,不過姐夫,你就敢保證那些工作人員不會順手牽羊?”
柳若寒指了指那些正在工作的人,壓低了聲音說道。
張天元將柳若寒拉到了一旁,距離那些工作人員比較遠的地方才說道:
“我國的考古工作,遺址和墓葬的發掘,對出土物的登記是十分嚴格的。
首先是拍照,要準確反映出土物的地層情況和出土探方、位置;
其次,繪圖。
要將發現的出土物準確的繪製在平面和剖面圖上;再次,起取出土物有專用的標籤,詳細記錄出土物的情況;再次,室內修復和保護有一整套科學的流程。
接觸文物的人不是一個兩個,所以想偷取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而且,保護文物是考古工作者應該具有的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貪財圖利是很可鄙的。
說到考古發掘品不能私藏和買賣的國法和行規,是上世紀20年代西方考古學進入中國後,逐漸得以貫徹和施行起來的。
古人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所以考古學家應該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
建國後,國家文物局非常重視職業道德建設。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副局長一再強調,文物工作者不得收藏、買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