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老先生邊抄寫經文,邊吸旱菸,旱菸是一袋一袋抽,為方便點菸,他點燃編成一根長辮子的芨芨草,無意之中他發現芨芨草燃燒後的青煙順著洞壁上的一條縫隙灌進去。
這位識書認字的老先生感到這其中有文章,就用旱菸袋輕輕地敲擊有裂縫的洞壁,洞壁發出空洞的聲音,老先生斷定洞壁後有空室,他把觀察到的情況告訴給王道士,王道士經過觀察和敲擊,感到這其中必有蹊蹺。
王道士到底是走南闖北的人物,他狡黠近於狡猾,他若無其事地打發走了那位抄寫經文的老先生。
半夜,莫高窟除了沙丘外的狼嚎就是風吹沙鳴的呼叫,王道士一手拿燈一手拿鎬悄悄鑽進了十六號洞窟,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切都顯得陰森森的。
王道士不害怕,他當過兵,流過浪,串過鄉,走過黑,他也熟悉這洞窟的一切。
他刨開了有裂縫的洞壁,藉著微微的燈光,著實把這位道士嚇了一跳,心禁不住呯呯亂跳。
他感到洞內雖然陰冷,但他額上卻沁出一層密密麻麻的冷汗,那個密不通風的小洞內堆得滿滿的密密麻麻的各式各樣的大大小小的書卷,震驚整個世界的“敦城遺書”被發現了。
石破天驚。
歷史為之涕泣。
王道士驚呆了,他軟塌塌地順著洞壁坐在地上,他是被嚇壞了,嚇得魂魄出體,在搖曳的燈影裡,他判斷出這裡是滿滿一窟寶貝,是祖先修行積存下的珍寶,是佛祖和天師把他引到這裡。
實事求是地說,王道士不是個視財如命、貪財忘義的人,就是憎恨他的人也得這麼說,他攢下的錢都貢獻給莫高窟了,都花在修佛抄經上了。
沒有任何記載說王道士發了橫財,買房子置地娶妻捐官。
王道士不知這一石窟的寶貝值多少錢?是多大的寶?但他知道這些寶物歸他所有,至少是今夜明天。
王道士真是個出家的善人,迎著第二天初升的朝陽,他想怎麼把祖先留下來的寶貝獻出去,獻給朝廷,他認為朝廷就是國家。
何恨王道士之有?現今王道士這樣大公無私捐獻一屋子國寶的人有嗎?
王道士鑽進他發現的藏經洞內,輕輕拂去經卷上的浮土,開啟放在上面的幾卷翻閱起來。
王道士有些激動,有些燥熱,他脫去髒髒的道袍,一卷一卷地翻閱著,沒人知道他懂不懂,連他自己也鬧不清楚他到底看明白沒有,一種潛意識告訴他要告訴官府,要告訴朝廷。
不是誇王道士,就是讓憎恨他的人評說,現在有誰一個人發現了一洞國寶,大致有五萬件,件件都是隋唐五代、宋元時期的珍世古董,沒有人知曉,沒有人發覺,第一意識是趕快報告政府,報告國家?
王道士也。
幾天以後,王道士肩上挎著一個粗布褡褳,裡面放著他選出來的幾卷“大畫”和經書,王道士風塵僕僕地趕到縣城。
雖然縣衙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但他終於把那些珍貴的文物送進去了,他要求政府趕快接管這些“古物”,要求朝廷儘快把它們運走,放進國庫。
王道士夠辛苦的,一路風塵又走回來。
估計把這個又瘦、又小、又幹巴的出家人累得夠嗆。
日子過得就像黨河的水,沒有波瀾沒有喧譁。每天早晨王道士都早早地去巡視那一洞窟的寶貝,越看他越覺得放在他這裡不安全,他有責任提醒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