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這些獵物,他們平常都要送去四百公里之外的邁索爾販賣的。
而且價格不會太高,還要偷偷摸摸地賣。
因為他們是達利特人,不被允許經商,只能幹別人不幹的髒活。”
帕梅拉嘆了口氣道。
“這就難怪了,五萬盧比都可以讓他們如此狂歡,這真得是奇蹟啊。”
要知道,五萬盧比也就是五千塊錢人民幣,這在中國,也就是部分人一個月的工資而已。
“那可不是嘛,這裡很多人,一年都賺不到一萬盧比,五萬盧比得賺五年,這還得什麼都不買。”
柳若寒吃了口肉,嘆了口氣道。
“對了姐夫,紫檀難道不是中國的嗎?怎麼阿三國還有這麼好的檀香紫檀?”
吃飯的時候,也是閒聊的時候,柳若寒實在不想聽阿三國農民的辛酸史,所以就問起了有關紫檀的事兒。
張天元笑道:“紫檀樹雖然出身海外,卻很早就來到了中國,只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紫檀並非來自阿三國而是來自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
“對,讓我們把時間追溯到十八個世紀前的公元三世紀,當時立國於中南半島的扶南古國,在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遣使貢獻,帶來了紫檀這一珍貴木材。
晉代崔豹《古今注》下卷草木第六記載:‘紫栴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
這是目前發現的對紫檀木最早的文字記載。”
張天元笑了笑道:“紫檀雖然很早就來到中國,但當時它的用途還只是提取香料,用於器物則是四百年後的盛唐。
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在《涼州詞》中寫道:‘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就是形容以紫檀木為槽做成的琵琶,音色清冽、悠遠,直入雲霄。
此後數百年,紫檀的用途沒有發生大的改變,直至元代。
生活於元末明初的史學家陶宗儀在記載元朝史事的札記《輟耕錄》中,對元大都延春閣內的傢俱配置有過這樣的描述:‘寢殿楠木御榻,東夾紫檀御榻。’”
“不對啊,難道紫檀不是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帶回中國的?”
一旁的聶震忍不住問道。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在歷史上,讓紫檀大量進入中國的確實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