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是誰啊?”
聶震好奇地問道。
張天元道:“他就是元朝維吾爾航海家亦黑迷失。
亦黑迷失曾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遠下西洋,採辦異國珍玩、香料和藥材。
藉此便利,他用自己的銀子從當時的馬八兒國(當今阿三國南部)帶回大量紫檀進貢給皇帝。
這些紫檀木不僅為忽必烈做了紫檀御榻,還造了一座紫檀殿,這一時間要比鄭和下西洋早130年。
只可惜這件最早載入史籍的紫檀傢俱沒能流傳到今天,而是與紫檀殿一起毀於戰火。”
“那確實太可惜了。”
柳若寒嘆了口氣。
比鄭和還早的航海家,這可是聽都沒聽說過啊,真得是長見識了。
“古代帝王都喜歡這紫檀木?”
聶震問道。
張天元道:“由於紫檀不僅材質細膩,紋理奇妙,顏色祥瑞,香氣怡人,還會隨歲月流逝形成古雅潤澤的包漿,生髮出一種高貴古樸的神韻,無疑是製作高檔傢俱絕佳材料。
但長達千年的生長週期,大多數紫檀被惡劣的環境烙印出扭曲的形狀與中空的殘缺,可用於傢俱的大料少之又少,何況路途遙遠、採運艱難,非傾舉國之力不可獲得。
而這一切恰恰迎合著古代帝王對這種紫色檀木的追求。
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代,紫檀木成為封建帝王的專寵。
據史料記載,在厲行節儉的雍正年間,臣子如請用紫檀木需奏啟主管造辦處的怡親王,而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則是用紫檀木配齊皇宮、行宮、別署、皇家園林所需的全部傢俱。
乾隆御製紫檀雕八寶雲蝠水波雲龍寶座,就誕生於這個時期。
紫檀木被認為是各種珍貴木材之首,木中之王的身份就此確立。
隨著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紫檀傢俱陳設於宮廷之上,一根根名貴的紫檀木被消耗殆盡。
到了清朝末年,紫檀已是一木難求。”
“原來是這樣啊,我還一直以為紫檀木是國產的東西呢,沒想到是從國外來的。”
柳若寒感慨道:“姐夫,你老實告訴我,這紫檀是不是真得很值錢啊?”
“當然值錢,不然我買它幹什麼。”
張天元沒有細說,畢竟帕梅拉在這裡,帕梅拉可是懂漢語的。
柳若寒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沒有再問。
反倒是問起張天元收購紫檀的趣事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