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很清楚,不同的生長環境,導致紫檀樹品質的巨大差異,如果土質、陽光、水分都比較適宜,紫檀樹的高度可以超過十米,胸徑也能達到50公分以上。
但是,這樣的環境實在太少了,更多的紫檀樹身材不高,形態扭曲,樹心中空。
也正是因為環境及歲月的磨礪,才成就了紫檀堅硬的木質,多變的木紋,充足的油性。
在阿三國,紫檀被視為聖木,屬於國家所有,私人是不允許砍伐、加工、交易的。
1973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其列入第一批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加以保護。
在熱帶雨林深處,電動工具無法運達,紫檀的砍伐過程需要人工完成。
紫檀樹木質非常堅硬,伐木常用的工具——鋸,在這裡已經失去了作用。
正確的辦法是一斧一斧地用力砍。
每一斧砍下去只能在樹身留下一道淺淺的痕跡。
一棵成材紫檀樹的砍伐過程,最少也要持續十數個小時。
紫檀樹被砍倒後,常會有一些樹枝刮落。
這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奇異的現象:剛才還韌如柳條的紫檀樹枝,從樹身脫落後不到10分鐘便堅硬如鐵了。
把紫檀樹從茂密的熱帶雨林運出來不是件容易事。
伐木工人要對砍倒的紫檀樹進行“整形手術”。
整形後,紫檀樹變成了紫檀原木。
出了熱帶雨林,這些紫檀原木被直接運到政府指定倉庫。
其後,不論是加工還是交易,動用這些紫檀都需要阿三國政府的批准。
這個批准手續非常複雜,即使在阿三國,紫檀也不是隨處可以見到的。
聖木的地位可是僅次於神牛的,弄點數根也就罷了,可是真得去伐木,那一定會挑起阿三國政府的怒火的。
聽了張天元的一番勸說,村子裡的人也是放棄了去砍樹的想法。
一來砍樹過程及其麻煩。
二來自然是不敢違法。
他們準備放棄狩獵的原因就是政府禁止了這種行為。
接下來自然不敢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