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這東西你還滿意吧?這可是雍正皇帝用過的東西啊。”
左竹南雄一直注意著張天元的表情。
發現張天元在看這個皇帝寶座的時候,表情凝重專心,就知道有門。
忍不住問了一句。
張天元卻沒有回答,反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據他所知。
雍正五年閏三月,內務府郎中海望奉上諭,從前造辦處所造的活計好的雖少,還是內廷恭造式樣。
近來雖甚巧妙,大有外造之氣。
再做時不要失其內廷恭造之式。
“內廷恭造之式”究竟如何?檢視雍正帝本人對各器作的要求和囑咐,可略窺端倪。
雍正四年九月,郎中海望在做漆桌時,“腿子下截放壯些”;
雍正六年二月傳旨做數張漆桌時,要求“其底板做重些”;
雍正十年七月照做二張“黑洋漆畫洋金花八足香幾”時,要太監傳旨:“其足要做粗些”等,可知雍正要求將腿足放壯、做粗、底板做厚。
此清雍正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寶座,座面厚重,腿足粗壯,且鼓腿彭牙的勢態為罕見的曲腿足。
相較其他寶座所膨出的直型腿足,此寶座的曲腿劃出一個半月形的有力弧線,極為雍容而大耗紫檀材料,用料整齊考究,應為雍正時期的傢俱形制上“放壯”“做粗”“做厚”的趨勢使然。
清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在位雖然只有短短13年,但他勇於革新、澄清吏治、統治穩定、國庫充盈,承前啟後“康雍乾”盛世。
武功之外,其在藝術方面的品位和成就,一直為後世所讚賞。
雍正帝從小接受嚴謹完善的傳統教育,青壯年時期是在景色優美的圓明園中度過的,他在此讀書、遊玩、談佛、修禪,燻養出了性好恬靜、閒適的思想與性情。
這種充滿了中國傳統文人思想境界與追求的心性,使雍正帝在指導和監督宮廷藝術品時,呈現出一種精細文雅、玲瓏秀美的藝術特質,也成為此時藝術創作的主要風格導向與審美旨趣。
這種被歸結為“內廷恭造”的藝術形式所獨具的成熟端莊,被奉為經典宮廷藝術之美。
與雍正朝的官窯瓷器、宮廷繪畫等呼應一氣,當時的造辦傢俱風格亦嚴格遵循“內廷恭造”之式。
與當時活躍於江南一帶的文人畫常見的幹筆擦刷、強調寫神、注重留白的藝術風格完全相反,雍正皇帝對器表的審美喜好繼承了草原民族繁複細密的裝飾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