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四三一四章 紫金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三一四章 紫金釉 (3 / 3)

乾隆時宮廷曾發樣指令景德鎮御窯廠照樣仿造紫金釉器,《清檔》乾隆記事記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監高玉交首領薩木哈紫金釉小缸,並傳旨:交燒造瓷器處唐英,照樣燒造送來。

皇帝的親自參與,皇家文化與藝術養分的植入,無疑從根本上提升了醬釉瓷器的高貴身份。

乾隆是清高宗弘曆的年號。

乾隆窯產品,主要指唐英督理窯務時的製品。

唐英原為內務府員外郎,早在雍正六年即到景德鎮御窯廠“駐廠協理”窯務,擔任年希堯的副手。

乾隆元年至十四年、乾隆十七至二十一年,唐英先後任淮安關、九江關監督,兼理景德鎮窯務。

唐英不僅一般地管理廠務,完成朝廷交辦的大量瓷件,而且深入窯廠,研討工藝,在仿造和創新上成就顯著。

每年貢獻給朝廷的大小盤、碗、鍾、碟、瓶、勰、尊、彝等,多達57 種。

《景德鎮陶錄》記述唐英的成就說:“公深諳土脈、火性,慎選諸料,所造俱精瑩純全,又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

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

萃工呈能,無不盛備;

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銀、彩水墨、洋烏金、琺琅畫法、洋彩烏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藍、窯變等釉色器皿。土則白壤,而埴體厚薄惟膩。廠窯至此,集大成矣。”

乾隆窯繼承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精華,所仿歷代名瓷幾乎無所不有,同時吸收東、西方藝術,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制瓷工藝,力求新的創造,真可謂集各種技藝之大成,冶古今中外於一爐了。

而這集大成中,就有紫金釉一枝獨秀。

醬釉瓷是中國古代高溫顏色釉品種之一,當陽峪窯醬釉瓷器堪稱傑出代表,“開時光彩驚奇異,銅色如朱白如玉。”

雖然當陽峪窯醬釉瓷器的輝煌早已在金戈鐵馬、漫漫狼煙中漸漸淡去,但這一華貴而不熱烈、靜謐而不絢豔、神秘而不沉重的具有特殊美感的優秀瓷器品種,並沒有消失在歷史記憶的長河中。

而是以煌煌赫赫的官窯氣象重新書寫了它的燦爛歷程,這也正是醬釉瓷器令人回味無窮的魅力所在。

這兩件東西,我敢說,存世恐怕不會比元青花多的。”

這句話展飛是完全聽懂了。

存世比元青花少,那就意味著價錢可能跟元青花差不多。

“這兩件東西,就算是給我兩億人民幣,我也不會賣啊,賺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