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肩鼓腹圈足。
肩部一週繪花卉紋飾,紅綠黃相間,鮮豔奪目,清麗粉潤。
腹部為嬰戲侍女圖主題紋飾。
上腹大片留白,使畫面顯得空曠開闊,展示了室外大自然的特定壞境。
只見在一片平地之上,由太湖石營造出來的假山玲瓏剔透,與花草一起成為畫面的裝飾之物。
花紅草綠,坡地邊緣,植被葳蕤處隱見斷裂層面,與上方的留白交融,顯示出作者所選取的場景處於一片山坡平地,給畫面平添出一種平中見險的意境。
一架造型獨特的藍色几案擺放在平坡之上,几上書卷擺放齊整,一束花草伸出花瓶口,恣意綻放。
一個頭挽髮髻、身穿紅裙的侍女坐於几案邊上,長裙曳地不見足部,顯得風韻有致。
一個頭扎小辮、嬌憨可愛的男童由遠及近,正一路追逐著一隻紅蜻蜓向几案跑來。
兒童面部豐滿,笑容滿面,目視慌張飛竄的蜻蜓,手舞足蹈,憨態可掬,稚趣橫生,令人見之不禁心生出幾分憐愛。
此時,几案上的侍女頭部略傾,看著因疲憊和驚嚇而低飛於地面上的蜻蜓,雙手對著正嬉戲追逐蜻蜓兒童輕搖,顯然是要兒童停止追逐,讓蜻蜓得以喘息片時,形象生動,一種女性的慈愛之心溢於畫端。
溜腹下收,繪一圈藍色回紋,格調素潔淡雅,與溜肩處明豔的色彩上下呼應,烘托了主題畫面氣氛。
此器物形制規整大氣,胎釉釉面瑩潤,細膩勻白,畫面融合了中國工筆重彩的構圖與技法,線條工細流暢,色澤柔和淡雅又鮮亮明快。
畫面風格簡潔舒朗而近於寫實,尤其是人物的刻畫生動傳神,侍女的嬌羞愛憐風韻逸緻,童子的天真活潑純真自然,服飾、神態各依身份,惟妙惟肖,妙趣橫生。
當他們被刻畫在號稱“文房第五寶”的水盂上時,令人賞心悅目,為書房增添了不少情趣。
“嗯。”
張天元許久才有些戀戀不捨地將東西放下。
然後目光又投向了另外的瓷器。
居然有兩件是永樂年間的瓷器。
明代永樂年間,帝都謹身、華蓋、奉天三大殿被大火燒燬,正統六年三大殿重建工程完成。
太監王振命令景德鎮為大殿燒造青龍白瓷缸,因缸大而且壁厚,屢燒不成,三大殿前的陳設便以銅缸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