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四二九五章 小小的報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二九五章 小小的報復 (3 / 3)

一八九八年展出這組作品時,年高望重的門採爾和著名畫家李卜曼都提議授予作者金質獎章,但遭到了德皇的否決。

皇帝說,他不允許把獎章發給“貧民窟的藝術家”。

當然,珂勒惠支並不屑於這枚獎章。

她之後又創作過同型別的作品。

張天元今天從警所裡面順走的,就是《織工反抗》這套版畫中的一幅《突擊》!

這幅畫對張天元的觸動很大,因為在中國,也有過同樣的歷史,所以人總是會產生一些共鳴。

第一次把柯勒惠支的作品介紹到中國的是魯迅。

魯迅自1931年收到柯勒惠支的版畫後,在與木刻青年會晤或通訊時,經常談起柯勒惠支先進的藝術思想、嚴格的創作態度和精湛的版畫技法,一再要求木刻青年學習柯勒惠支。

在介紹柯勒惠支的作品時,魯迅說:“沒有到過外國的人,往往以為白種人都是對人來講耶穌的道理或開洋行的,鮮衣美食,一不高興就用皮鞋向人亂踢。有了這畫集,就明白人世界上其實許多地方還存在著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

他介紹麥綏萊勒的作品,也包含了同樣的目的:使當時上浦灘上對於西方世界抱有片面幻想的青年們,有一個較清醒的認識。

當然了,畫的藝術性不用懷疑,社會價值也毋庸置疑。

說到根本,還是要看畫的價值。

張天元曾經在一場拍賣會上見到過同樣型別的畫,也是珂勒惠支的作品。

當時的最終拍賣價是五百萬歐元。

這個價,儘管比起很多揚名全球的油畫大師的作品,好像不算什麼。

但也絕對可以用價值不菲來形容了。

這東西,就當成是警所給他的補償吧。

不僅沒有幫他解決被搶劫的問題,反而還要恐嚇他,他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所以這就是報復。

他不可能在這裡的警所裡亂來,但是順手牽羊,弄走一兩件東西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且絕對不可能會有人發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