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室裡仔細搜尋的過程中。
除了那件唐代的椰棗紋執壺之外,張天元還發現了一件同樣產於沙城窯的物件。
這是一件鎏金壓花雙鳳菱形盤,高4.8厘米,長21厘米,寬15.3厘米;寬沿、平底、矮圈足。
盤底中心刻火焰寶珠一顆,一對鸞鳥飾於兩邊。
盤沿面壓出8只飛鳥並以纏枝花、魚子紋襯底整個銀盤。
花鳥紋飾及凸起邊緣處皆鎏金。
從此件工藝可看出沙城窯模印紋樣貼於器表,是仿銀器捶揲紋飾的立體效果,在紋飾上施褐彩,是仿銀器區域性的鎏金。
當然,這兩件沙城窯的瓷器固然精美,也是張天元夢寐以求的古董,不過如果拿到市場上去的話,說句老實話,還是賣不上太高的價錢。
唐代並非瓷器集中爆發的年代,也不是瓷器最好的年代。
如果是宋元明清的瓷器,那麼興許反而更值錢一些。
宋代官窯瓷器,元代的元青花,明代的各種集大成的瓷器。
再加上清代的五彩、粉彩、琺琅彩等經典瓷器,這也是如今中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最值錢的瓷器。
唐代的瓷器,歷史價值,明顯高於實際價值。
不過張天元現在又不靠這東西來賺錢,所以他並不是太在意。
隨手將兩件東西放入影子屋之中。
他又來到了書房。
書房之中,那些放書的架子竟然是直接在洞壁之上開鑿出來的,從一些已經腐爛的書籍上可以隱約看到中國古代的漢字。
張天元覺得自己現在基本上可以肯定了。
在中國的某個朝代,或許就是明代,有人曾經抵達過北美,來到了這裡隱居。
當時距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有很長時間呢。
這個發現,簡直太驚人了。
張天元知道自己就算說出去,估計也沒人會相信的。
而且他也有些奇怪,究竟是什麼人,竟然能夠遠渡重洋來到美國,這實在太神奇了。
想著這些,他的目光落在了書架之上的一些陳列品上。
青銅器!
在這個地宮之中,張天元發現青銅器已經不是頭一次了,之前是一個銅鼎。
而現在,則是青銅爵,而且不止一個。
商代是一個十分崇尚酒的社會,造酒業發達,嗜酒之風盛行,飲酒成為宴飲、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禮儀。
當時的人們冶鑄青銅,製造了大量造型各異、種類繁多的飲酒器具。
奴隸主貴族為了“明尊卑、別上下”,將青銅酒器納入禮器的範疇,形成了完整的青銅酒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