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上天好像只垂青於他,不久朱見濟早夭,然後他的父親英宗在天順元年不僅奪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復得。
但由於幼年卷在皇位之爭的旋渦中,精神壓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天順八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見深繼承皇位,成為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成化”。
憲宗即位後,平反了于謙冤獄,恢復了于謙之子的官職,並且以德報怨,恢復了代宗帝號,重修代宗陵寢,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稱頌之聲。
同時選賢任能,朝中人才濟濟,朝政也比較清明。
由於有名相的輔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見深在即位之初還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現的,但這只是曇花一現。
隨著明朝土地兼併的嚴重,官吏對百姓的殘酷壓榨,許多農民流離失所。
加上他信任的宦官橫行霸道,繼而又寵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賢能之士或貶逐或罷官或去世,朝中難有直臣容身。
政治昏暗,奸臣當道,西廠橫行不法,加上連年的水旱之災,人民處於飢寒交迫、水深火熱之中。
朱見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竟喜歡一個比自己大19歲的宮女萬貞兒,而且終其一生都沒有改變。
成化二十三年萬貴妃暴亡,朱見深也因悲傷過度於數月後去世,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
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治國無能的皇帝,卻才思敏捷,畫得一手好畫。他的繪畫才能是多方面的,善畫神像和牡丹、梅、竹、菊等題材。
有意思的是,他在消遣之外又很善於運用繪畫的“規鑑”作用。
成化十七年,江浙、東山、川州等地都出現了天災,農田顆粒無收,百姓相繼逃難,流離失所。
同時北方蒙元族瓦剌部也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曾一度逼近京城。
坐在皇宮裡的憲宗皇帝也十分著急,怎樣解決這樣嚴重的內憂外患呢?
此時正值歲首,他並沒想出退敵安民之策,卻走進書房,畫下了《歲朝佳兆圖》,來祈求上天保佑大明天下,歲朝能降下好兆頭。
而張天元手中的這幅畫,就是《歲朝佳兆圖》。
畫裡的中心人物是面目猙獰、破帽藍袍的鐘馗,身旁緊跟著一個小鬼。
這個鍾馗能給天災人禍頻頻的年成帶來福祉嗎?
這還得從鍾馗其人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