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五二八章 青銅器熱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五二八章 青銅器熱潮 (1 / 2)

在皿天全方罍高價拍賣示範效應下,以後的青銅器名品交易價格被抬升到了百萬美元級別,中檔水平的青銅器成交價也穩定在幾十萬美元,即便是普通品也多在數萬美元成交。

正是因為2001年“皿天全方罍”的引領作用,全球的青銅器拍賣出現了一輪高潮,迅速掃蕩了中國青銅器在國際拍賣市場的頹勢,帶領整體青銅板塊上了一個新臺階。

這一年倫敦市場全年成交價超過1萬英鎊的青銅器大約16件,其中3件價超10萬英鎊;紐約市場同年成交價超過1萬美元的青銅器拍品大約40件,其中價超百萬美元的1件,2件價超10萬美元。

雖然行情有起有伏,但總的走勢是逐級抬高的。

到了2004年,國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迎來了新一輪強勁走勢,此間青銅器的表現亦不同凡響。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符合上拍條件的高古青銅器也時不時在國內拍場出現。

至2006年,香港、內地數件青銅器均拍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價。

上浦崇源的一件西周時期的“周宜壺”在上海拍到了2640萬元的高價,讓業界感到震驚;

同樣是崇源拍賣,在澳城首拍的一件商代晚期青銅鴞卣以862.5萬港幣拍出,引來市場一片譁然!

這股青銅風潮持續到了07年也未見消退,紐約蘇富比隆重推出了紐約水牛城AlbrightKnox藝術博物館舊藏品專拍。

專拍中,商代晚期青銅帶蓋方斝以810.4萬美元的高價被成功易手……

縱觀十多年海內藝術市場,雖然高古青銅器的價格在持續走高,其拍賣有過幾次高潮,但仍然難抵收藏者對琺琅彩等御製器皿的追捧和對《石渠寶笈》著錄的崇拜,風頭總是被壓。

人們的眼簾依然會閃現古代和近現代書畫的億元拍品、鬼谷子下山所帶來的元青花熱、“梅茵堂”所呈現的天價汝窯瓷器,當然還有後來現身的舉世罕見的成化款鬥彩雞缸杯。

而於今天,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是:“皿方罍”未及上拍就被成功洽購會否引起市場對青銅文化的重視進而帶動青銅器市場的躍升?

問遍所有的專家、學者,他們一直認為:“皿方罍”的出現以及因為洽購所引來的震動,對青銅器的市場必定是積極的。

紐約亞洲藝術周的主席卡弗諾甚至說:“在中國人厭倦了對於明清官窯的購買後,相信他們會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高古藝術品上。”

著名的青銅器藝術商人吉賽爾也有反映,近幾年來,中國人對於青銅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少國內業界人士認為明清瓷器包括御製精品的價格已經翻了數十倍,但青銅器目前的價位還不能與之相比的。

藏家王先生說:“你買一件普通明清官窯的價格,可以買一件比較好的青銅精品。”

他認為,青銅器的價位在未來會有一定升幅是可以預期的。

2013年,紐約蘇富比秋拍的“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重要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專場創造了白手套佳績;今年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同時上拍“高古重器”,被不少業內人士看作“青銅器熱潮”再次來臨的重要標誌。

但多數專家並不認為青銅器藝術品會有像明清官窯瓷器那樣瘋漲。

原因首先是青銅器存世量有限,精品更是稀少,而“市場價格的構築是需要一定量的成交去配合和實現的。”經營高古藝術品的吉廉這樣說。

再說,受到國家文物政策的侷限,青銅器畢竟不能進入國內藝術市場流通,即便是從國外回流的青銅器,一旦進入國門,再次流通就會受到種種限制。

相較瓷器和書畫等其他藝術品門類,青銅器在國內市場的處境非常尷尬,因此這種炎涼始終制約藏家的熱情。

顯然收藏鼎、彝、尊、卣等青銅禮器、重器是很不現實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