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五二七章 外熱內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五二七章 外熱內冷 (1 / 2)

經查閱資料得知,佳士得上拍的這件重器全稱“皿天全方罍”,年代為商代晚期/西周,系1922年出土於中國湘南桃源後。

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件東西。

但出土不久,這件商代晚期的盛酒器的蓋子和器身便相分離,方罍的蓋子現今藏於湘南省博物館;而罍身則是幾經浮現、幾經輾轉。

該器曾於2001年於紐約佳士得短暫現身,被法國人以924.6萬美元出手買下,並創造了當時中國藝術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十多年後,被譽為“方罍之王”的青銅大器將再次登臨拍場的訊息,引來湘南收藏家群體向佳士得正式提出洽購“皿方罍”的要求。

拍賣否?

洽購否?

一時間引起藝術市場滿城風雨。

終於洽購在紐約大功告成,而分離了近一個世紀的皿方罍將再次“身首合一”。

此次湘南收藏家群體向紐約佳士得提出聯合洽購皿方罍一事,幾經媒體報道引來的震動不小,一矣洽購成功,藝術市場幾近沸騰。

無論是翻開微信、微薄、以及周圍人的談論無不圍繞“方罍”說事兒。

事實上,在紐約亮相的中國青銅重器並不止這件。

在這之前,紐約蘇富比也上拍了另一件中國重要的青銅藝術品——“青銅鴞首提樑壺”。

然而,這件同樣被寄予厚望的青銅壺在被叫價至2900萬人民幣時,便因未能達到賣家預期而流拍。

關於流拍原因有種種推測:有說底價太高,也有說因為皿方罍的出現而轉移了注意力。

然而無論如何,青銅重器集中亮相,一時間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同時也引來對青銅器收藏和投資種種討論。

長期以來,由於青銅器幾乎淡出國內收藏者的視線,卻在海外頻頻出現。

對於國內的大多數藏者而言,與明清官窯瓷器相比,商周之青銅器要陌生許多。

青銅器一向是文物藝術品市場上的重器,尤其在海外,有著濃郁中國特色的青銅器更是得到了歐美藏家的青睞。

儘管“皿方罍”的洽購價格因保密協議而未予以公佈,但價格顯然不菲。

更重要的是,這件國寶以不同凡響的方式進入人們視線必將會帶動青銅器在藝術市場有所升溫。

然而,由於特殊原因所致,要釐清青銅器的市場就必須先看看海外的收藏和拍賣。

因為青銅器一直被形容為“內冷外熱”或“牆內開花牆外香”。

張天元曾經有幸與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的主管仇國仕及香港佳士得瓷器及藝術品的主管曾志芬談論過這個事兒,他們兩位都有一致的認知:

那些七、八十年代的早年收藏家、鑑賞家們,在遇到明清瓷器時總是搖頭:覺得它們太“年輕”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