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國人對這個臭名昭著的地方並不陌生,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這裡還收藏著從中國掠奪而來的各種文物和物品。
正門兩側的一對極具動感的石獅,展館裡油亮的大炮,都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日軍從東北劫掠之物,如今它們變成了炫耀侵略的“戰利品”。
腳盆神社“藏品”與劫掠中國的關聯,正被悄悄地刻意抹去,這成為日本人默守的秘密。
張天元曾經去過日本,也去過腳盆神社。
出了東京九段下地鐵口往前走,就是腳盆神社的正門。
正門實際上只有類似牌坊的“大鳥居”,兩側是日本稱作“狛犬”的神獸,而在“狛犬”的後面,便是一對石獅,雄左雌右,雄獅右爪玩一繡球,雌獅的爪下和背上各有一隻玩耍的小獅,兩獅皆張著大口,極具動感。
日本史料記載,這一對石獅是在甲午戰爭時,被日軍從遼省海城的寺院裡掠奪的。
日本“狛犬”研究家鐸木能光2005年撰文講述這對石獅運到腳盆神社的經過。
鐸木引用腳盆神社發行的《腳盆神社百年史資料編》中的史料說,1895年2月前後,日軍攻佔海城,把城內的“三學寺”充做野戰醫院,他們意外發現寺裡的石獅。
軍醫總監石黑忠直會見司令官山縣有朋時,備述其寺裡的石獅之生動。
山縣表示:“既如此,務必運至日本供陛下睿覽。”
之後,留守當地的奧保鞏中將在與石黑、山縣之間的書信往來中又談及挑選石獅之事。
奧保在給石黑的信中稱,寺院裡的大石獅子像是新做的,不太理想;青石雕的獅子雖有年代感,可惜成不了一對;寺院大門外有兩對青石獅子,但大小懸殊,只好選了形狀好看的一隻。
還“選中了雖為白石所雕,但一對有年代感的獅子”。
這3只中國石獅子在1896年運到日本,先是送到皇宮,明治天皇玩賞一番之後,將一對白石的石獅給了腳盆神社。
雄獅底座上刻著“大清光緒二年閏五月初六日敬立”、雌獅底座上刻著“直隸保定府深州城東北得朝村弟子李永成敬獻石獅一對”。
刻文證實這對石獅,是一個名叫李永成的佛家弟子奉納給三學寺的。
不過,日本明治年間發行的《新撰東京·名所圖繪》記載,石獅是在“二十七八年之役在遼東捕獲”。
為此,當時“軍中役夫組成獅子搬運組,打造堅車分運。其車後來分納於諸社寺作紀念,有一輛藏於上野的大師堂”。
“掠奪”卻美其名曰“捕獲”,如此滑稽地刻意美化背後,是一個嚴酷現實:
如今,從腳盆神社裡成千上萬的掠奪文物中,找到與“中國”的關聯,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張天元曾用很長時間在日本各大網路引擎上搜尋,並翻遍十幾本介紹腳盆神社設施的日本書籍,最後驚訝地發現:不知何時,腳盆神社藏品與掠奪中國的關聯,在日本竟然已經被無聲無息悄悄抹去,這成為日本人默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