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13年、1914年接連出臺的古物儲存法、禁止古物出口管制令對他們形同虛設。
盧芹齋同時又把他的客戶矇在鼓裡,以中國頒佈文物出口條例為由抬價,從中獲利甚豐。
連一向被中國老百姓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宮廷御用,如今也成為他志在必得的獵物。
文物一旦跟皇室沾邊,拿到海外就身價倍增,市場上趨之若鶩,因此對文物商來說,器物的來路十分重要。
1915年12月17日,盧芹齋以1600美金的價格向弗利爾出售了一幅康熙年間的絲綢壁毯,在交易單據上他做了貨品的詳細介紹:“朝廷御用,1913年盜於熱河避暑山莊。”
盧芹齋尋寶目標執著,務求貴重、罕見、獨特的東西。
中國的大門已對他敞開,出入可以大搖大擺,旁若無人。
童年時受到的儒家“克己復禮”教育已被他拋於腦後,利益驅使下掀起了針對皇家陵園的盜墓活動。
1916年或1917年,盧芹齋主導了一樁著名的盜墓活動,他將唐太宗昭陵中兩尊石刻浮雕“昭陵二駿”販往了國外。
此事中國人至今難以釋懷,視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莫大破壞和褻瀆,甚至將之於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相提並論。
但對於盧芹齋來說,這筆交易確實無以倫比,不論是其出自皇陵的尊貴程度,還是其2米高、1.7米寬、重達4噸的分量,亦或是令人咋舌的125000美元的成交價,這打破了當時文物成交價的記錄。
更不用說此物的政治、歷史和藝術價值。
不過,盧芹齋本人一直否認自己直接涉及盜墓,堅稱:
 昭陵二駿是從地方政府手裡當場買下,由軍閥護送進京,所得款項已用於修建學校。……我們是從第三方那裡直接接手的,程式上完全合法,出售轉賣給我們的人是國家最高層人物。
因為在此之前法國文物商葛楊於1913年將六駿移出皇陵,但在盜運的過程中遭到當地居民的堵截,為奪路逃命,盜運者將文物丟下山坡,損壞的石刻殘片被當局沒收。
當時六駿石雕受損嚴重,1914年落到了陝州軍閥陸建章手上。
他下令押送其中的二駿進京,作為即將登基復辟帝制的“大總統”袁世凱的賀禮。
實際上,陸建章也是奉旨行事,奉的是袁世凱二兒子袁克文的命令,因為文物的運輸檔案上有袁家的印章。
這二駿於1915年被運出古城,卻從沒能抵達帝都,再也不知去向。
直到1918年3月9日,一直下落不明的二駿才神秘地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它們的主人竟是盧芹齋的來遠公司。
當然,後來這這東西又到了洛杉磯貴族博物館,才讓張天元有了機會將東西給弄到手。
而在買家面前,盧芹齋則毫不掩飾地將昭陵二駿的到手歸功於自己的神通,他對盜寶的歷險過程大肆渲染,對自己所起的作用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