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我們從南到北,可以說控制了整個中國的文物市場。
1914年偶然的機會,盧芹齋去到紐約,當時的紐約經濟蓬勃發展,到處都是熱情奔放並痴迷於中國古董的人,相比於經濟放緩且受戰爭陰影籠罩的歐洲,紐約才是古董生意的天堂。
盧芹齋意識到:“戰爭已將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1915年3月,他的“盧芹齋來遠公司”在紐約開業了。
盧芹齋深知:想要成功,必須信譽卓著,因此他悉心營造名望和贏取信任。
除了在穿戴上一絲不苟,他的舉手投足同樣優雅。
他言談審慎,從不誇誇其談,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即使在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他也待人謙恭,從未有過一點趾高氣昂。
平時的言談中,也是一口一個“鄙人懇求”、“貴館”、“請允許鄙人冒昧地”諸如此類的謙詞。
他從不忘記道謝,無論是有求於人還是純粹出於恭維。
在美國人眼中,一個有教養的歐洲人能有如此的修為也就罷了,但一箇中國人竟如此具有紳士風度,則著實令人驚訝。
對於華人的仇恨和偏見,使得許多私人收藏家一開始也同樣對盧芹齋缺乏信任。
1918年12月,當盧芹齋向小約翰·洛克菲勒推銷一件中國古董花瓶,對方卻懷疑這是一件贗品。
他在信中寫道:
瓶底做工不夠精細,讓我對它所屬的年代有所懷疑。還有其它一些地方也讓我不放心。姑且不說標價不太合理,如果沒有其他專家鑑定其真偽的話,我想我是不會掏錢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我不要去諮詢其他古董商中的行家,那我就只能放棄這筆交易。
更有甚者,小洛克菲勒還在信尾附言:
您能否寄一張瓷瓶修復前的照片給我?
盧芹齋想方設法來讓客戶相信自己的可靠,所以他待人接物總是非常殷勤,他回覆說:
您對我的信任有所保留這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我有幸第一次和您打交道。但是,請您相信,我絕對不會欺騙您。如果一件東西真假未明,我是絕對不會出手的。
1912年1月1日,民國成立,內憂外患的中國一片混亂。
但對盧芹齋來說,好戲才剛剛開始。
他藉助在國民黨中的人際網路,同時不惜花錢打通關節、渾水摸魚,寺院、陵墓和私人收藏他無所不及。
此時正值其前恩主張靜江輔佐革新居功至偉,成了孫中山最器重的人,在國民黨內風頭一時無兩,成了掌管黨產的“財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