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三六一章 撿漏行家王麻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三六一章 撿漏行家王麻子 (2 / 2)

王麻子曾擔任過家鄉安省霍山縣古玩收藏協會的會長,“有一段時間年少輕狂,覺得自己已經是火眼金睛,但隨後就受到了打擊。”

他介紹,自己曾看中買下過一位藏友的藏品,等帶回家仔細研究後卻發現是一件高仿品,一怒之下,他將其砸碎,從瓷片開始反覆研究。

“後來,我又到市場去買各個年代的高仿品,一共砸了幾十件。”王麻子表示,這件事讓他警醒,亦讓他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他說:“收藏市場魚龍混雜,即使鑑定水平很高的人,也不敢說自己能做到萬無一失。不管是鑑定專家或藏友,都必須要時刻做到認真、警覺。”

對於愛好古玩的初入門藏友,一方面要多花時間學習古玩方面的知識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另一方面就是要多跑市場、多看實物,練好自己的“眼力”。

王麻子介紹,以瓷器為例,初入門藏友可以買一些老瓷片,從它的胎、釉等方面手學習,亦可以購買一些價位較低的普通器物作為學習的參考。

他稱,古玩的鑑賞能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

此間,如能有一個高水平的朋友圈,會對自己的能力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玩鑑定高手的火眼金睛,都是交了很多‘學費’,經歷很多心酸、很多年才積累出來的,如果他能真心地跟你交流和分享經驗,肯定會讓你少走彎路。”王麻子說。

同時,古玩收藏愛好者必須要有健康的心態。

王麻子稱,藏品會一直流傳下去,你收藏到了,只是代表你暫時的擁有。

而一個人能收藏到藏品總是有限,藏品對於藏友來說,精神文化上的享受遠比其物質上的財富可貴。

他介紹,在收藏圈,有很多入門不久的藏友,常常抱“撿漏”的心理去跑市場,總是希望自己能以極小的價格就能淘到“高大上”的精品。

王麻子坦言,自己也曾“撿過漏”,一次在湘北,一位藏友拿出一件明末的捧盒,卻說是道光年間的,因市場價格太低,一直未出手,王麻子以較低的價格果斷接手。

但這只是偶然,王麻子表示,“撿漏”的前提是藏友必須具備較高的鑑定辨識能力。

“有很多剛入門藏友主要還是跟古玩商交流,這種情況下‘撿漏’的可能性更低。”王麻子說。

“聽起來,王老闆對收藏可是很在行的啊,怎麼會在這裡擺攤呢?”

張天元好奇地問道。

他聽這王麻子的話不像是在編故事。

畢竟經歷了這麼多了,究竟誰在編故事,誰說的是真話,他還是聽得出來的。

“唉,愛好終究敵不過現實啊,生了個不爭氣的兒子,買了一輛保時捷飈車,結果把人給撞了,現在要賠一大筆錢,所以只能把這些東西都拿出來賣了。”

王麻子嘆了口氣道:“雖然不敢保證這裡面都是真品,但多半都是有收藏價值的,看小哥你也是個行家,我不會給你多要,只要價格合適,你拿走就行。”

“好吧,我先看看東西。”

此時的張天元,對於這攤位上的東西依然是將信將疑的,對於王麻子的話也並未全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