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二零四章 牙雕大師的辛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二零四章 牙雕大師的辛酸 (1 / 3)

堅持到這一天,李立建已經挺過了80年。

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廣省淪陷。

原本興盛的工藝行業紛紛破產。

李立建的祖父帶著一家老小逃命回到南海西樵山,日軍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虐。

百姓成天東躲西逃。

當時的李立建只有10歲,跟隨大哥李定榮學藝,在家裡繼續偷偷做牙雕。

後來前往香港,一邊打工,一邊學藝。

面對日軍的漫天炮火,李氏牙雕挺了過來。

抗戰勝利後,牙雕市場開始恢復,李立建一家回到大陸,第一時間開始做回老本行。

20世紀60年代初,未滿30歲的李立建已經是七級技工。

一出道就當上“師傅仔”,他還率先展開技術革新,在古代靜態仕女的造型上展開了技改突破。

力求人物題材的產品體現出藝術美感!

在他的努力下,人物藝術造型出現了質的飛躍。

這些作品大多以公家的名義贈往海外或出售,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

李立建和同事們為國家賺取了大筆外匯。

而在這一時期,他們每月只拿幾十元的工資。

甚至在工藝品,從未標上過工匠們的名字!

沒有人知道他就是這些國寶的作者,而在他看來,牙雕能夠代表中國藝術去到海外這就足夠了。

萬萬沒想到

一轉眼到了那個特殊年代。

李立建所在的大新象牙工藝廠被定性為專為有錢人、資產階級服務的“封資修”。

師傅們也常常是被激烈批判,工廠時常因此被迫停工,更可怕的是,與此同時工藝廠仍擔負著出口貿易創匯的任務。

仍然要保證一定的產量!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李立建也挺過來了。

那個特殊的年代過後,生產恢復正軌,尤其是在80年代,牙雕大量向海外出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