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太太提到拉米熱,那肯定就不會是無的放矢。
“呵呵,你猜對了,這兩件酒器,就是保羅·拉米熱的作品。”
老太太笑了笑道。
張天元當時就震驚了,保羅·拉米熱在西方銀器的製作領域,地位堪比唐詩裡面的李白、杜甫,宋詞裡面的蘇軾,書法裡面的王羲之啊!
那絕對是最出色的代表。
在中國,銀器製作是作坊式的,集體制作的,個人成名的基本沒有。
而在西方銀器裡面,如果說是大師製作的銀器,那絕對會提升無數個檔次,身價倍增啊。
張天元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一次撿了大漏了。
這兩件酒器的價格,估計最起碼也在數百萬英鎊的水平,雖然不是他撿過的漏兒之中最大的,可是卻依然非常值錢。
不過這些錢,還不至於讓他失去理智。
他沒有忘記自己來這裡的目的。
“老太太,保羅·拉米熱大師的名字我也聽說過,可是我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對他的描述幾乎沒有,您能告訴我,您到底是怎麼看出來這兩件酒器是他的作品嗎?”
來學知識,這才是張天元找老太太的關鍵,否則的話,他根本不用來,反正他知道這是英國的古典銀器,而且知道很值錢,這就足夠了。
老太太愛惜地撫摸著兩件銀器,笑著對張天元說道:“這兩件酒器上的銀浮雕有各種不同形象的愛神丘位元,他們有的手持咖啡樹枝條,有的手持獅子面具、貝殼和樹葉。
這是保羅·拉米熱非常喜歡的雕刻影象。
更重要的是,你看這標識上,其實有保羅·拉米熱的名字縮寫。
咱們收藏銀器,必須得讀懂標識啊,不然的話,肯定會錯過好東西的。
你想要收藏西方銀器,我勸你還是要多學點東西,最起碼要了解一下西方銀器的發展究竟經歷過什麼。
在歐洲,集實用性、審美觀賞性和貴金屬儲存性於一身的金銀器從遠古開始就是擁有者炫耀剩餘財富的複雜陳設品和日用品,由於原料的昂貴,只有那些王公和富貴們才能顧最優秀的金銀匠,而歷代歐洲的王公貴族都以有能力支配最有才能的手藝人為榮,併為獲取他們的手藝而互相競爭。
另一方面,金銀匠們則施展出所有的藝術才華,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最時尚的藝術風格來設計製造金銀器,使金銀器成為超出自身材質價值的豪華藝術品。
但是,今天我們能常見到的銀器,大部分是17世紀以後的作品。
這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由於地區戰爭、政局變遷、自然災害等原因,往往導致人們生活水平的下降。這時,這些金銀器的擁有者就可以用它來作有價抵押或溶鑄成錢幣,用以渡難。
二是每一時期的銀器都有時尚風格,那些銀器擁有者很多將古銀器拿出重新加工成當時的新風格,這些都是我們難以見到的古銀器的原因。
幸運的是,西方18至19世紀是銀器工藝的黃金時代,我們能看到最好的時期最豐富多彩的銀器也是足以滿足。
由於他們和財富聯絡在一起,金匠就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豐厚收入,在倫敦,金匠們成為第一批受到皇家恩准的同業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