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很多銷售外國鐘錶的洋行往往同時銷售外國金銀器,而據研究,英國鐘錶1846年就進入了上浦,那麼,很有可能外國銀器也在此時隨鐘錶來到了上浦。
老上浦歷史悠久的外國鐘錶行,如“利威”洋行、“亨達利”洋行、“美記”洋行、“烏利文”洋行等,在銷售鐘錶的同時,一直在銷售外國金銀珠寶。
總行在德國的“亨達利”洋行是大家熟知的鐘錶店,該行1859年起就在上浦開設分店,該行銷售的外國銀器一度受到上浦社會追捧。
1908年上浦著名的社交雜誌《上浦社會》在介紹戴衛女士獲得某體育運動比賽的銀牌為“亨達利”所提供時,稱“亨達利”為南京路上著名的珠寶銀器店。
法國人開設的“永昌洋行”既是著名的鐘錶店,也是金銀珠寶店,1907年該行在《申報》的一則廣告中寫道:本行開設四十餘年,專售各色金銀首飾各色鐘錶,千里鏡眼鏡打樣量天尺機器一切俱全。
上浦的外國銀器來自多個國家。
20世紀初位於藍鯨路1號的“烏利文”洋行主要銷售瑞士的鐘表和首飾。
位於南京東路82號的“西伯利亞首飾公司”是俄羅斯人開設的。
“康茂”洋行銷售的日本銀器則是1873年來日本政府致力於在海外促銷日本手工藝品的產物。
而以銷售銀製器皿聞名上浦的“新利”洋行來自英國,“美記”洋行銷售美國鐘錶的同時也銷售美國銀器……
居住在上浦的眾多外國人還時不時地為了某種目的直接從外國帶來銀器,如1912年上浦校際足球賽的獎盃是英國人從英國直接帶進來的,設計風格也是英國的。
中國銀器在上浦也表現不凡。
古代就有銀器使用和製造傳統的上浦本地人,在近代銀器製造技藝上推陳出新。
清代上浦本地人張善六本是優秀的外科醫生,工作之餘,雅好製造精巧銀質指環和酒具。
他將外科醫生的技術與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融會貫通,製作出的銀器器型精巧、形象逼真,深受推崇。
為了搶佔上浦市場,19世紀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後,曾經富庶的江浙一帶銀樓老闆紛紛湧入上浦。
如上浦早期著名的“景福元記”銀樓就是寧波裘姓老闆1856年開設的。
“恆孚”銀樓總行本在蘇省,太平天國時期遷移到上浦,戰亂結束後返回蘇省,1917年在上浦藍鯨路集益裡口開設分行。
中外銀器、銀樓及其業者匯聚上浦,使上浦近代銀器製造技藝融古匯今,銀器品種更是不斷豐富。
從刊登在《申報》上的兩則廣告就可見一斑。
1877年仁和洋行廣告:“本店開張虹口大橋頭直街。專用西法電鍍鑲鍍大小金銀器皿首飾及水煙並鍍外國食具刀叉盤碗等件,工料堅緻,價目相宜……”
慶榮銀樓1878年廣告:“本樓開張上洋老北門外大馬路拋球場南首,座東朝西石庫門內,精緻金銀時款,滿漢首飾朝頂束帶,鳳冠霞佩,堆壘鑲嵌搜挑,人物博古酒器奇豔花卉,鍍金髮藍,包金點翠,榨金仿西法鍍金鍍銀,玲瓏細巧,花色一應俱全……”
從這兩則廣告可以看出,19世紀70年代,上浦的銀器製作就突破傳統制作工藝,熟練地應用比較現代的“西法鍍金鍍銀”。
除了中國傳統的器皿首飾,已有“外國食具刀叉盤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