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梅子青是宋代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釉色濃翠瑩潤,如青梅色澤,故而得名。
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與高階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
對比張天元手中的這件筆洗,完全是一模一樣,這足以證明張天元是沒有選錯東西的。
更不要說他還特意用鑑字訣鑑定了一番,就是怕自己看走眼了。
看到這裡,張天元心中非常激動。
甚至那隻握著梅子青筆洗的手都有點不太聽使喚了。
好在他有地氣可以緩解這種激動和緊張,否則今天真得要露餡不可。
迄今為止,國內還未出現過梅子青筆洗,這基本算是一項古董的空白。
如果張天元將這東西拿回國去,在神羅博物館之中展覽,那麼勢必會吸引眾多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前去欣賞的。
到了那時,他的神羅集團又要掀起一陣古董街的民族風了。
燒製梅子青釉時對瓷胎的要求較高,釉料採用高溫下不易流動的石灰鹼釉,以便於數次施釉以增加釉層的厚度。
在1250--1280攝氏度高溫和較強的還原氣氛下燒造,釉層厚而透明,釉質瑩潤,蒼翠欲滴。
有史料載,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梅子青釉瓷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採用多次施釉法,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火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故而得名,梅子青釉是南宋時期龍泉窯創燒並迅速達到巔峰隨即又走向衰敗的青釉品種。
張天元現在能夠百分之百斷定這東西是南宋的龍泉窯。
他深吸了一口氣,開始尋找這筆洗上的缺陷。
這當然是為了砍價做準備的。
東西品相越差,當然買下來就越便宜。
至於修復,對他來說不算什麼問題。
別人可能完全無法修復的東西,到了他這裡,卻非常簡單。
不過麻煩的是,這梅子青筆洗品相非常好,竟然一點磕碰的痕跡都沒有,儲存完整得簡直就像是新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