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發見到老人家。
老人家卻斬釘截鐵地說,“傳世之寶”純屬謠傳。
朱昌發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朋友。
他經常去拜訪老人,誠心終於感動了老人,2004年老人終於讓朱昌發看了鬥彩筆洗。
這件筆洗,口徑33厘米,高8.5厘米,有鳳凰登枝、迎客松、梅花、葵花等圖案,色彩鮮豔、品相完美。
後來老人摔傷住院,他跑前跑後照料,像兒女孝敬父母一樣,到2006年,老人終於同意將自己的傳家寶轉讓給他。
古玩因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顯得倍加精彩。
而古玩收藏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間的善惡美醜,同樣給人一種咀嚼橄欖、回味不盡的感覺。
對於文化人來說,能有一件好的筆洗,那也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好事兒。
張天元也喜歡筆洗。
他偶爾寫寫字,好的筆洗能給人好的心情嘛。
“我最近練毛筆字,還真就缺個筆洗,乾脆再隨意買個吧。”
張天元一邊說著話,一邊順手拿起了放在攤位上的那件梅子青釉筆洗。
攤主心裡頭不知道有多高興,今天真是遇到一個二傻子,終於可以狠狠賺上一筆了,所以自然不會攔阻他。
張天元將那梅子青筆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仔細觀察了起來。
&n,口徑14.1cm,足徑7.6cm。
以張天元鑑字訣目前的精準程度,這個大小基本上差不多。
該寶杵洗模印成型,敞口,淺腹,直壁,淺圈足,器底施釉,澀胎一圈。
洗內心印十字寶杵紋,外刻凹弦紋一道,內外以寶翠色釉面裝飾為主。
這東西內底心印寶杵花紋,外壁光素。
釉色青翠濃郁,極為瑩潤,玻璃質感強,釉面無冰裂紋,釉中滿布氣泡,釉色呈翡翠狀。
該洗圈足底端積釉處形成較厚的釉胎,印紋清晰,紋飾及口沿釉薄處呈白色,胎體厚重,精美大方,如果沒看錯的話,真應該是龍泉青瓷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