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我最看重的是我老師李明光先生總結出的‘心態’,有了好的心態,自然可以沉下心去咀嚼與品位、玩味沉浸在古玩背後的文化故事,這樣不僅能參透了古玩的生命價值,古玩也將涵養回報了你。
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了,再說的話,估計你們該嫌我煩了。”
張天元擺了擺手。
他說的這些可都是古玩鑑定專家總結出來的經驗,他這種有外掛的鑑定師或許用不著。
但普通的古玩收藏家卻絕對是用得著的。
“怎麼會煩呢,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你這番言論我們以前可沒聽說過,太有用了。”
柳憐很認真地說道。
“看在你這麼認真的份上,我再送你們兩個要點吧,作為一個新入門的收藏者,切忌兩點:
這第一點就是唯專家至上,偏聽偏信,不學無術。”
關於這一點,張天元可是深有體會啊。
伴隨著古玩收藏行業的興起,一大批文物鑑定專家也先後“揭竿而起”,各種名目的“中心”“小組”也掛牌而出。
經營古玩的老前輩見多識廣,自然成為中流砥柱、市場的寵兒。
一些非此門的專家學者也都躍躍欲試。
變成了無所不知的“專家”,在那裡“傳道、授業、解惑也”。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大有誤人子弟之嫌!
一些以盈利為己任的“專家”昧著良心,假的說成真的,真的變成假的。只要多給錢,什麼招數都有。
可憐我們的許多古玩收藏者投師無門,只唯專家是從,所抱之物若說其真,則欣喜若狂;若假,則四目茫然,若不真不假,不知所云,奈何!
其實仔細想想,那些專家並非神仙,他們只是對文物的某一方面學有所長而已,我們不必苛刻他們,即便在鑑定方面偶爾走了眼,出了點問題也不必大驚小怪。
“這其二嘛,就是唯多雜至上,以量取勝、雜而不精!”
這一點也算是張天元大學時代淘寶的一點心得體會吧。
由單一向多元、低階向高階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知識是玩家和藏家的普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