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貴的是,範雍性格剛正不阿,在皇帝面前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比如在北宋“天書封禪”鬧劇中,他堅持真理,堅決反對皇帝搞“封建迷信”,終於使國家不用再勞民傷財。
而且他為人也非常正直,善於選拔推薦人才,在北宋朝廷里名聲實在不錯。
可人品好歸人品好,範雍打仗卻是個外行,加上身上文人特有的認死理的倔勁,使他不斷在宋夏戰爭裡屢出昏招,最終搞得半生英名盡毀。
說起來,範雍的兵敗,只能算是北宋文官帶兵制度的悲劇了。
範雍鎮守西部邊陲的時日,正好是西夏王元昊在歷經兩代人蟄伏修煉,終於破繭而出的關鍵時代。
結果,範雍任延州知州時,元昊終於扯旗自立,拉開了宋夏戰爭的大幕,並將攻擊的首要目標選在了範雍鎮守的延州上。
由於宋朝在這條防線上守衛甚嚴,於是元昊便首先致書範雍,提出要去宋朝議和。
此時宋夏雙方已經劍拔弩張,這種詐和伎倆恐怕只能哄小孩子了,可範雍偏偏信了。
接著,元昊派遣大批部下,假意向範雍投降,按照範雍部將們的意見,這些党項降兵降意真假未知,即使接受其投降,也該將其遷居到別處安置。
偏偏範雍書讀得糊塗了,很想“懷仁四方”,反而把這些降兵安置在延州軍事要地金明寨周圍。
至此,範雍的前兩步回應全落到了元昊的陷阱裡。
結果某日夜晚元昊一聲炮響,詐降的党項人群起而出,與元昊大軍裡應外合,率先偷襲了金明寨,將金明寨的宋軍來了個一網打盡,直接兵臨延州城下。
面對危機局面,範雍再出昏招,在元昊對延州圍而不急攻,圍點打援企圖已經極其明確的情況下,依然派人送信死催周邊宋軍來援。
結果,元昊在好水川設伏,將來援數萬宋軍全數包了餃子。
好水川之戰,是西夏對宋朝第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也是西夏從一個臣服於宋朝的部落走向“主權國家”的開始。
若此戰西夏失敗,之後縱橫河西走廊的西夏帝國,只怕只能是一場空夢了。
而恰是範雍在好水川之戰裡一系列愚蠢的應對成全了元昊。
在元昊並不高明的誘騙手段面前,他就象一個聽話的三歲小孩一樣,一次又一次做出讓元昊歡喜的事。
拿出文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豪氣,一次次勇敢地往陷阱裡跳,最終讓幾萬宋軍成為元昊口袋裡的美餐。
這個中的原因,一方面範雍文人無謀,確非統兵之才,另一方面,正是由於他人品好,腦袋裡總有種“以德服人”的念頭。
卻殊不知戰爭是你死我活的遊戲,絕非書本里刻板的道德,這般的迂腐,怕是隻有春秋時代的宋襄公才能與之相比了。
而這也恰恰是北宋許多統兵文臣的悲劇。
還好宋軍中還有明白人,幾路宋軍在延州被圍的危局下,猛攻西夏後方,才最終使延州平安解圍,範雍拾回了一條命。
但是西夏的做大與崛起,已經隨著好水川會戰的勝利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了,澶淵之盟後太平了沒多少日子的北宋朝廷,又一次被拖入到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裡。
追溯起來,好水川一戰指揮無能的範雍難辭其咎。
不過帶兵無能的範雍,在鎮守西線的日子裡卻還是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好事,正是這件好事,幾乎最終改變了北宋抗擊西夏被動的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