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七五九章 心裡有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五九章 心裡有鬼 (3 / 3)

這幅畫極有可能是別人所作。

可這落款卻是任伯年,難不成款識是假的?

想到這裡,張天元腦子裡很快浮現出了《虢國夫人遊春圖》的一些情報。

此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由畫院高手摹裝。

在兩宋時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後經台州榷場流入金內府,金章宗完顏瓊在卷前隔水題簽,指為宋徽宗趙佶所摹。

不過,據學者考據,此件技藝高超的作品可能是宋代畫院名家所代筆,未必是趙佶親手摹寫的。

這個可以見《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

《虢國夫人遊春圖》明末書畫鑑藏家王鵬衝、清初藏書家梁清標曾鑑藏過,卷末有明末清初書畫家王鐸題跋。

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因愛好書畫,在位期間不遺餘力將全國珍品收藏到清宮內府。

清朝滅亡後,末代皇帝溥儀雖退位,但仍按退位優待條件居住在故宮原住所。

溥儀擔心北洋軍閥終將無視先約將其趕出,為生計考慮,與弟弟溥傑將一批書畫盜運出宮,後於1925年移居津城。

1931年又被挾持至東北,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溥儀隨身攜帶小部分書畫,希望前往日本,被逮捕入獄,隨身書畫被繳獲,儲存到銀行。

1948年,這批書畫從銀行撥交給當時的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後來轉交給東北博物館,也就是今遼省博物館。

其中就有《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

可是原圖究竟去了哪裡,依然是無人知曉。

不過張天元倒是讀到過一些有關原圖的說法。

唐朝的統治階層非常重視繪畫的社會功能,他們招納畫家、收藏名畫,對美術的發展起了直接的推動力。

到了開元、天寶年間,經過了近百年發展的唐朝,政權更加穩固,經濟空前富足,整個封建社會迎來了它的巔峰時期。

在貴族中間,享樂主義也存不斷滋長,於是,象初唐那樣以人物畫來表彰功臣、良將和戰馬,“存乎借鑑”的政治性創作,已顯得不多磨重要。

這時的盛唐藝術呈現出另一派氣象,它“既不純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動的誇張描繪,也不只是內在心靈、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對有血有肉的人生現實的肯定和感受、虞憬和執著。

&nbsp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